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

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

ID:10274466

大小:1.04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6-14

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_第1页
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_第2页
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_第3页
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_第4页
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组传送网原理与技术北京阿法迪信息技术研究中心http://www.iforward.org/面向业务传送技术的演进基于T-MPLS的分组传送基于以太网技术体系的分组传送124分组传送网原理与技术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3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33.1从T-MPLS到MPLS-TP2T-MPLS面临的问题(1)(1)资源管理问题。需将逻辑标签映射到相应的带宽,连接的带宽趋向于动态,需要有连接接纳控制(CAC),较电路交换的网络中的连接数要多,带宽管理更趋复杂。(2)双向非对称的LSP问题。双向LSP是重叠的,且非对称的;信令需扩展;资源分配与管理面临挑战。

2、(3)嵌套式LSP问题。嵌套式LSP改善了可扩展性,但保护/恢复面临挑战。(4)链路发现与故障管理问题。链路发现是非常有用的,其功能包括自动发现节点间的链路连接,减少人工配制,以及降低在配置过程中不可预见性差错。4T-MPLS面临的问题(2)(5)链路管理协议(LMP)是T-MPLS链路发现和管理的一个可选项,发现机制也可以采用OAM在数据传送平面来完成。(6)T-MPLS的生存性问题。保护技术包括1∶1、1+1、环网保护,恢复技术包括硬/软选路、预计算/动态恢复。面临的问题是恢复动作的启动方式、段保护/恢复与端到端的保护/恢复,基于业务等级(GoS)的生存性。(7

3、)支持的业务问题。P2PLSP(E-Line);P2MPLSP(E-Tree);多重P2PLSP(E-LAN);(8)多层互连问题。信令互通、TE链路的泛洪与提取、路径计算单元(PCE)、多层生存性问题、对等(Peer)或重叠(Overlay)。5MPLS-TP的产生2007年,IETF出于MPLS利益之争以及兼容性问题,开始阻挠ITU-T通过T-MPLS相关标准。IETF成立MEAD(MPLSInteroperabilityDesignTeam)工作组,专门研究T-MPLS与现有MPLS技术的不同之处;ITU-T成立T-MPLS特别工作组(T-MPLSAdhocG

4、roup),专门负责T-MPLS标准的制定。这两个隶属不同标准组织的工作组合在一起,形成联合工作组JWT(JointWorkingTeam),一起开发T-MPLS/MPLS-TP标准。随后,T-MPLS也更名为MPLS-TP。2008年2月,ITU-T同意和IETF成立联合工作组(JWT)来共同讨论T-MPLS和MPLS标准的融合问题。.在2008年2~4月期间,JWT相关专家深入研讨了T-MPLS和MPLS技术在数据转发、OAM、网络保护、网络管理和控制平面五个方面的差异,并于2008年4月18日得出正式结论:推荐T-MPLS和MPLS技术进行融合,IETF将吸收

5、T-MPLS中的OAM、保护和管理等传送技术,扩展现有MPLS技术为MPLS-TP(TransportProfileforMPLS),以增强其对ITU-T传送需求的支持。今后由IETF和ITU-T的JWT共同开发MPLS-TP标准,并保证T-MPLS标准与MPLS-TP一致。2008年7月底,IETF召开了第72次全会,讨论了10篇MPLS-TP文稿的V00或01版本,另有10篇文稿预计在IETF73次全会(2008.11)前发布V00版本,由ITU-T提供文稿处理的优先级次序,计划在2009年第2季度将MPLS-TP架构和需求等文稿发布为RFC。之后,ITU-T将

6、根据这些RFC来修改原有T-MPLS标准,并保持协调一致,计划在2009年10月全会通过T-MPLS所有相关标准。6基于MPLS-TP的分组传送73.2MPLS-TP原理介绍2MPLS-TP分组传送网的体系架构(1)MPLS-TP分组传送网采用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的体系结构,因此,MPLS-TP分组传送网仍将由传送平面(用户/数据平面)、管理平面和控制平面这3个平面组成,这3个平面之间相互独立。传送平面的主要功能是根据MPLS-TP标签将客户数据和信令数据进行适配和分组转发,此外还包括面向连接的操作维护管理(OAM)和保护恢复功能。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信令

7、机制建立标签转发通道,进行标签的分发;管理平面执行传送平面、控制平面以及整个系统的管理功能,同时提供这些平面之间的协同操作。8在MPLS-TP分组传送网的体系架构中,MPLS-TP无需重新定义IP/MPLS已经提供的功能,而是将沿用IETF已经对MPLS、PWE(端到端伪线仿真)定义的数据平面的数据处理过程。所以MPLS-TP的传送平面将基于MPLS和PWE,只是其OAM能力需要加强;MPLS-TP的控制平面将首选IETF的GMPLS(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实现其功能,其控制和数据传送耦合性更强.将数据传送平面从网络资源管理中分离出来,可使MPLS-TP传送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