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考试焦虑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例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是一名高三女生,由于身体产生一系列不适,怀疑自己有严重的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经过会谈和心理测验诊断后发现其实该生问题源于即将来临的高考,即该求助者并非疑病症而是考试焦虑。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改变了求助者原有认知模式,缓解并克服了过分担心自己身体问题的焦虑情绪和考试焦虑情绪,同时提高了求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得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顺利的通过高考。关键词:高三女生考试焦虑认知疗法一、一般资料李某,女,18岁,汉族,高三女生,父亲是工人,母亲已退休,家庭和睦民主。本人无重大身体疾病,生
2、长发育正常。家庭成员无精神病史。心理测验结果: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2.3;恐怖1.0;强迫症状1.9;抑郁1.77;人际关系敏感1.23;躯体化1.76;敌对1.34;偏执1.17;精神病性1.2;其他1.29;有中度焦虑,总分1402.焦虑自评量表(SDS):56,中度焦虑3.抑郁自评量表(SAS):40,抑郁不显著4.艾森克人格问卷(EPQ):E(内向-----外向)34;N(神经质)63;P(精神质)42二、主诉及个人陈述主诉:焦虑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时常出现头疼,脖子紧绷,频频上厕所的状况。个人陈
3、述:每天睡觉起来后觉得呼吸有点困难,心跳加快而且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上厕所次数频繁,但并非每次都有尿意。看书的时候经常出现头疼,脖子紧绷的现象,每次该状况出现后看书暂时中断,有时稍微休息一下即可,有时擦风油精也能稍微舒缓这种状况。背部有点疼,长久保持坐姿,腰椎时有酸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但看到其他同班同学非常刻苦,自己在学习时间上比他人少,非常担心自己因此会在高考中失败。虽然很努力,但效果不佳,复习进度慢,做习题结果很不理想,刚看过的东西马上做题仍旧错很多,觉得非常焦虑,感觉自己一天什么也没干,脑子里时不时
4、会胡思乱想。很担心自己身体是不是有严重的病,并为此困扰因而前来求助。三、观察和他人反映(一)、咨询师观察:该求助者体态正常,衣着整洁,意识清楚,讲话声音清晰,但语速较急促,情绪有点激动、紧张,眼睛直视咨询师。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无妄想,无智能障碍,无思维逻辑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高考”时,情绪明显紧张,焦虑不安,双手来回搓,自己主动求治。(二)、老师同学反映:该求助者的行为和情绪与平时差异很大,比如情绪波动厉害,表现为经常跟宿舍的人表达自己不安、害怕,感到恐惧;而且
5、还出现心跳加快、头痛、尿频、尿急等现象。经常跟同学说是不是自己得了什么病,不然怎么老觉得自己痛那里痛。同学们经常把求助者这种表现作为笑谈的对象,都开玩笑建议说快去看医生,不然没有问题都要被自己想出问题来。(三)、父母反映:该求助者勤奋刻苦,学习上非常自觉自律,人还是比较开朗活泼,就是对自己认识有点偏差,有时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时不时会唉声叹气,问也不说原因,就说没事,有的东西宁可自己藏在心里。四、评估与诊断(一)、评估1、生理检查:经医生检查诊断,无器质性疾病,系统检查后发现有点肾虚,其他未发现异常。2、精神状况检查:焦虑,紧张,烦
6、躁,但意识清晰,智力正常,仪表端庄,接触交谈合作。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3、社会功能状况:对生活、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持续时间有两个多月。4、引发心理问题的关键点:由认知偏差引起的考试焦虑情绪。5、原因分析:(1)生物学原因:由于有轻微肾虚,容易健忘,乏力,不耐疲劳,所以没有办法坚持太长时间的学习。(2)社会原因:同学之间相互比较复习进度,做题情况和作息时间,求助者发现自己有很多跟不上同学,自信心受挫,缺乏社会支持。(3)心理原因:存在明显认知错误,“他们都很努力,看的书一定比我多,考的成绩一定比我好”,“如果这次
7、没考上,以后就没有机会再复读了”“我的记忆力那么差,效率那么低,我是不是真的智力有问题”“现在离高考没有多少时间了,还有那么多还没有复习,做题效果那么差,一定没有办法考上了”被苦恼的情绪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人际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个性特征:性格内向、孤僻、敏感、争强好胜。遇到刺激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例如,焦虑、担忧、甚至有一些强迫思维的倾向。同时,态度温和,善从人意,比较敏感,顾虑他人看法,不愿意向朋友和母亲倾诉,一直自己压抑着这些不良情绪,反而使其泛化。行为模式上,忽略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心想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放弃了一些应有的
8、娱乐活动或者运动,使得疲劳的大脑得不到休息。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势必造成身体的不适以及不良的焦虑情绪。应试需要掌握一定的窍门,单打独斗,不与人交流错过一些重要信息导致白做功。6、许又新三标准衡量:第一、体验标准:以求助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