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虚高芦笋片案例分析

价格虚高芦笋片案例分析

ID:10250467

大小:25.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18-06-13

价格虚高芦笋片案例分析_第1页
资源描述:

《价格虚高芦笋片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案例分析:价格虚高芦笋片一瓶出厂价15.5元的芦笋片,到医院零售时竟然涨到了每瓶213元,几近1300%的利润是如何衍生出来的呢?这就需要先剖析一下芦笋片从出厂至最后到医院零售的流通过程。湘雅二医院称包括芦笋片在内的所有药品都是统一采购的,所有药品价格都是经过湖南省物价部门审批,同时,所有药品都是按照药品集中招标办法采购,即医院所使用的药品都是通过竞价采购,价格由当地的药品集中采购管理办公室审定公布。医院主管药师称,芦笋片也是通过网上招标购买的,而招标价是185.22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零售时加价15%,就达到了213元。但事实上,芦笋片的指

2、导价不是185.22元而是136元,湘雅二医院实际上的加价率达56%,远远超过了15%。这样,患者每买一瓶芦笋片,就得多掏57.4元。湘雅二医院包括芦笋片在内的近百种药品都是从湖南省医药公司采购的,而医药公司负责从厂家购进芦笋片,然后又批发给其他医药公司,这些医药公司再通过和医院关系密切的医药代表销售到医院。而医药公司的批发价格每瓶也在30—40元之间,也就是说,芦笋片从医药公司卖到医院,价格从三四十元暴涨到了136元。总结一下整个销售流通过程:药厂→医药公司→其他N个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医院→患者,芦笋片从出厂到最终卖到患者手里,流通过多个

3、流通环节,经过每个环节一层层加价,最终导致了天价药的出现。在此过程当中,整个利益链条包括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和医生。据调查,医药公司为了保证销量提高竞争力,就必须保障医院的利益,而保证销售的最终权利掌握在开方医生的手上,所以医生开一瓶芦笋片就能获得80元的利润。回顾灰色空间最大的136元的指导价,觉得很蹊跷,所谓药品投标报价指导价,是指药品卖给医疗机构的最高限价,那怎么高出成本价将近8倍呢?事实上,湖南省制定的136元的招标指导价是物价局参考了周边省份2008年实际执行的中标价格所制定的指导价。根据湖南物价局为中央电视台提供的信息,广东江门19

4、0.08元一瓶,黑龙江160元一瓶,河南133元一瓶。如此看来,天价销售情形是很普遍的。那么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可以这样说,即便市场上有30—40元的进货渠道,公立医院也不会选择这个低价,而情愿从其他渠道以185.22元的高价进货。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家规定零售价顺价加价15%,如果进货价是40元,公立医院就只能获6元,而如果是185.22元,就能获得27.77元,医院钻了药价加价政策的空子,从而造成了高价进货、高价买药的怪现象。而厂家为了实现销售,也会顺应医院的“心意”将成本很低的药的零售价报批的很高。政府对公立医院实施的药品加成管制

5、反倒使药价虚高成为顽症。可以说,政府的不当管制造成的药品定价机制的扭曲,是造成天价药的根源。药价虚高,自然会肥了流通环节中的医药公司、医药代表和医生,但却害苦了广大人民群众,导致很多老百姓吃不起药,在通货膨胀带来的生活成本上涨局面上火上浇油,贫富差距也会因此拉大,医患矛盾更加尖锐,社会也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此外,虚高的药价最终大部分会落在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上,加重财政的负担。为了合理安排药品流通体制,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改革药品加成管制,使公立医院重新拥有低价采购药品的动力,从零售环节上就把药价降下来。2.政府应加强价格监管。对属于企

6、业自主定价的药品,加强市场购销价格调查;对政府指导价药品加强成本审核,加强调研,避免再出现不切实际的政府指导价。3.建立基本药物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市场的竞争调节作用,平抑虚高药价。4.加大对流通环节恶意加价,牟取暴利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降低虚高的药品价格。5.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药品流通渠道,削减药品的流通环节,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6.加大对流通中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官商勾结,防止寻租行为的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