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桩基施工方案

人工挖孔桩桩基施工方案

ID:10230844

大小:164.32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6-12

人工挖孔桩桩基施工方案_第1页
人工挖孔桩桩基施工方案_第2页
人工挖孔桩桩基施工方案_第3页
人工挖孔桩桩基施工方案_第4页
人工挖孔桩桩基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挖孔桩桩基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编制依据1二、工程概况1三、自然地理特征33.1气象条件33.2地质概况33.3沿线地震动参数3四、桩基施工总体方案44.1挖孔桩的施工方法和工艺44.1.1工艺流程44.1.2施工方法64.2钢筋笼的制作与安放84.2.1钢筋原材料84.2.2钢筋笼的加工及装运84.3人工挖孔桩混凝土浇筑114.4桩基质量检验124.5挖孔桩的故障处理134.5.1渗水134.5.2流砂144.6挖孔桩桩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4五、桩基施工组织机构17六、人员机械配置186.1人员配置186.2机械配置18七、施工进度计划197.1施工进度计划197.2工效分析197.3电力配备及施工

2、用水19八、质量保证措施20九、安全保证措施21十、环境保护措施23XX高速公路A1标桩基工程施工方案第22页共23页一、编制依据1、重庆忠县至万州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2、相关规范:(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2)《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3、《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4、国家有关

3、方针政策。5、重庆市有关地方政策、法规。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内共有主线桥梁9座,均为正线(双幅)(老院子大桥、土门子大桥、白河大桥、巴老河中桥、王家田大桥、上大庄中桥、大地坝大桥、清溪中桥、松树大桥)总长1706.366m。沿溪互通桥梁3座(双幅)(沿溪互通主线1号桥、沿溪互通主线2号桥、沿溪互通D匝道桥)总长396.44m。车行天桥、人行天桥(单幅)7座(K7+715车行天桥、K9+710车行天桥、K2+113.5人行天桥、K3+420人行天桥、K4+080人行天桥、K7+920人行天桥、K13+470人行天桥)总长361.7m。老院子大桥、土门子大桥、白河大桥、巴老河中桥、

4、王家田大桥、上大庄中桥、大地坝大桥、清溪中桥、松树大桥上部构造为预应力砼T梁,下部构造为双圆柱式墩配人工挖孔XX有限公司XX高速公路A1标项目经理部XX高速公路A1标桩基工程施工方案第22页共23页桩、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共计184根,桩径有四种分别为:1.5m、1.8m、2.0m、2.2m;沿溪互通主线1号桥、沿溪互通主线2号桥、沿溪互通D匝道桥上部构造为预应力砼现浇连续箱梁下部构造为圆柱墩配人工挖孔桩基础,桩基共计58根,桩径有四种分别为:1.2m、1.3m、1.6m、1.8m;桥名桩径(m)个数(个)老院子大桥1.8162.024土门子大桥1.8122.26白河大桥2.0

5、102.24王家田大桥2.0222.220大地坝大桥1.816松树大桥1.520沿溪互通主线1号桥1.2201.810沿溪互通D匝道桥1.6101.32沿溪互通主线2号桥1.816总计:208XX有限公司XX高速公路A1标项目经理部XX高速公路A1标桩基工程施工方案第22页共23页本合同段桥梁钻孔灌注桩(34根)桩径为1.5m、2.2m,成孔主要采用冲击钻孔,人工挖孔桩(204根)桩径主要有1.2m、1.3m、1.5m、1.6m、1.8m、2.0m、2.2m桩基施工计划进场3个挖孔桩队伍;1个冲孔桩施工队伍;各个桩基施工队伍施工所负责范围内桥梁的桩基施工。三、自然地理特征3.1

6、气象条件线路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多雾;夏热,多伏旱;春早,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秋长,阴雨绵绵,以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天气温和,无霜期长,霜雪稀少。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7.7℃,最高年平均气温19.0℃(1982年),最低平均气温17.6℃(1974年);多年极端最高温度为41.5℃(2006年7月16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7℃(1955年1月27日,1975年12月15日)。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1484.4h,最高年日照时数1713h,最小年日照时数924h。局境内大滩口水文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1243㎜,最多年降水量为1549.6㎜(1982年),

7、最低年降水量为981.9㎜(1976年),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为620㎜。3.2地质概况桥位区属构造剥蚀浅切割丘陵河谷地貌,工程沿线场地内上覆第四季土层厚度较薄,裂隙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下伏中风化岩体较完整,附近无断层通过,目前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坍塌及活动断裂等不良现象,地下水贫乏,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土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粉质粘土层,强风化岩,中风化岩。以中风化岩带作为基础持力层。3.3沿线地震动参数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分》和《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显示,项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