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

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

ID:10230785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_第1页
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_第2页
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_第3页
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_第4页
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学思考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让网络歌曲走进了公众的音乐视野,与传统音乐不同的表达方式似乎奠定了网络音乐“俗”的本性。然而近两年来,网络歌曲俗得有些离谱了,有些甚至低俗、恶俗。  淫言秽语、宣传色情,辱骂攻击、歪唱恶搞,矫情做作、无病呻吟,佶屈聱牙、语无伦次,东拼西凑、废话连篇,哗众取宠、庸俗无聊被归纳为恶俗网络歌曲的六大特点。联系起某网站评出的《那一夜》等“十大恶俗网络歌曲”,不难发现网络歌曲所受的质疑,首先是低俗恶搞,很多经典歌曲的歌词被随意篡改,语言直白、内容低俗,严重影响了流行音乐的品质。  为什么如此低俗恶

2、搞的音乐得以广泛流传?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歌曲进行分析解读。  滋生的背景及特点  1.信息传播的广泛性  传统媒体中,报纸的版面是有限的,广播电视每天能够播出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在这种条件下,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只能从无限的信息中选取十分有限的内容加以传播。据统计,美联社只能将所收到信息的70%发布给新闻机构,而新闻机构只能将所得信息的2%传诸受众。①  网络传播则突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内容上的局限性,网络上所发布的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无限量地装入网络中,所以在几大媒体中,只有网络的信息传播称得上是广泛的、海量的。  这种特点

3、给网络歌曲的恶俗化提供了可供生存的一席之地,网络歌曲由于创作者自身的局限以及制作设备的简陋,与正规的流行音乐相比,显得粗糙草率,艺术价值不高,但仍然生存下来,这与网络媒体传播内容的广泛性是密不可分的。  2.网络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传播的主体都是高度组织化的新闻机构,存在着相对单一的状态,但是网络推行平民化的色彩,它是一种拒绝权威的媒介,处在网络终端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  网络最令人激动的地方,莫过于个人获取、发出信息的自由性和交流的互动性。网络成为言论的“自由市场”,网络使人垄断信息和文化的时

4、代宣告结束了。②网络使传播者和受众都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成为驾驭信息的主人,传播者可以随心所欲地传播自己的意见,接受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进行信息接收。任何人都可以传播,但不是任何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和审美情趣,歌曲创作者缺乏专业作曲知识,这是网络歌曲恶俗化的根源。综观形形色色的网络歌曲,其中确实有少数作品存在着恶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歌词中充斥着痞话、脏话甚至谩骂,比如《大连站》这首歌曲,便以粗俗的语言描述着当今社会的黑暗面,令听者很是震惊:“都市12点后的霓虹夜幕下,有一群诱人的性感尤物和一些雄性的野蛮牲畜,在迷幻的Pub里面群魔乱舞。

5、他(她)彼此都在寻找一个目标,去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这样恶俗的歌曲在当今社会的流行,没有网络的推波助澜是不可能实现的。  3.传播主体的匿名性  网络传播与以往传播方式的最大不同是,它使匿名传播成了一种常态。  相对传统媒介,网络传播的传播者身份具有隐蔽性。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可以知道其他人的真正面貌——他们是男性还是女性,或者生活在哪里。”③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鲍德里亚也说过,在网络空间里,我们不再是“人”,而是出现在另一个人的电脑屏幕上的信息。④  传播者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孤独地存在,使他脱离了社会现实进入了一

6、个虚拟世界。他(她)由生活的“前台”退入了“后台”,他(她)不必在意形象管理,也暂时摆脱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的束缚,率性而为。于是,网络成了一个道德和责任的真空,成了网民情绪发泄的自由隐蔽角落。没有他律,也没有自律,网络传播不可避免地走向异化,演化成一种文化的畸形和社会的病态。  网络歌曲恶俗化的传播机制  纽曼在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个人差异的存在,也没有考虑到互联网的诞生会对这个理论形成颠覆性的打击。  在传统的媒介社会里,如果一个受众想要反对某一项主流议题,常常会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在反对某个议题之前,他就必须考虑

7、与之相伴的风险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是“沉默的螺旋”得以产生的基础。网络上的情况则完全不是这样。网络上的意见发表者是在匿名状态下进行的,传播都是非当面性的。在匿名传播的状态下,多数人的行为都大胆得多,用不着考虑自己的反对意见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危害,因为匿名传播意味着传播内容与传播者的社会角色相剥离,传播者可以不对传播内容负责。  由此可见,“沉默的螺旋”是建立在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基础之上的传播效果模式。然而,一旦进入信息无限丰富、受众可以匿名、互动性又非常强的网络社会,“沉默的螺旋”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网络歌曲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所

8、反映出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一种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亚文化”。它更多地强调感官的刺激功能、娱乐功能,淡化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网络音乐的产生本身就是对“沉默的螺旋”的解构和颠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