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

ID:10214347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_第1页
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_第2页
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_第3页
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_第4页
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摘要:本文对高层转换层的特点、分类及施工特点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对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做了阐述,通过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对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进行阐述。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齐全,往往一个高层建筑会兼具众多功能。因此,对于建筑物转换层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建筑物转换层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建筑物本身的质量。一、建筑转换层的含义8高层建筑转换层主要是由于建筑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以商用和居住两种共同结构组成,其

2、在施工中质量和技术是一种综合性工作模式,因此在目前的施工中,对于下部刚度大、蛛网密集以及承载能力多的工程应当设置一个转变工程结构体系的楼层,这一楼层也被我们称之为转换层。在正常的高层建筑结构中,应当为下部刚度大、柱网密集、承力墙多,到建筑上部之后承力墙逐渐减少,柱网数量也不断缩小。而在目前的综合性大楼中,其建筑结构特点与建筑空间功能的要求恰好相反。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能够,为了满足现代化建筑结构的反常规设计,通常都是在上部建筑结构中设置小空间,在下部结构中设置较大的空间模式。要想实现这种新型的建筑布局模式,就需要设置科学、合理的转换层,在转换层的设计中需要避免出现

3、上下结构之间由于刚度差异而引起的应力集中和变形现象。二、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特点1、转换层一般都设置在建筑物的下部,以承受上层的荷载。其受力较为复杂,转换层一旦受到破坏,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进行转换层设计时,由于受分析方法的限制,很难对各种形式转换层的做到精确分析;82、转换层部位对地震的反应较为强烈。由于转换层承受的荷载相当大,很容易使其截面超出常规。高层建筑水平力可起到控制作用,在地震区,通常对楼层质量和刚度都要求其均匀变化,不得有突变,以防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薄弱层。转换层质量和刚度的变化很容易造成该部位地震反应加大。此外,转换层的巨大截面增加了施工的难度。转换层

4、采用的厚板,不但给配筋以及混凝土浇筑带来了不便,而且施工质量也不易控制。施工期间对转换层下部的模板支撑体系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超过0.5kN/m2的浇筑重量,一般的模板支撑无法满足要求,必须另行设计制作,这无疑会加大工程费用。通常情况下,由于转换层以上属于小开间结构,转换层以下则是以柱为主要承重的大空间结构,这样以来,转换层上部结构的剪切刚度比下部结构的结构剪切刚度大,这就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三、转换层按结构形式分类1、梁式转换层梁式转换层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其传力途径为上部墙y转换梁y下部柱,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和清楚的优点,便于工程计算

5、、分析和设计,且造价较为节省,据资料统计,成都地区高层建筑带转换层结构的绝大多数为梁式转换层。2、箱式转换层是单向托梁和双向托梁同上、下层较厚的楼板浇筑成一整体共同工作,从而形成刚度较大的箱式转换层。3、板式转换层当转换层上下柱网错开较多,布置又不规则,难以用梁直接承托时,则需要做成厚板,形成板式转换层,从抗剪和抗冲切考虑,转换板厚度往往很大,板式转换层的下层柱可以灵活布置,但自重很大,材料耗用多,施工难度大。四、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1、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

6、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8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2、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一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3、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

7、置。4、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5、8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士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

8、用于转换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