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_secret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_secret

ID:10198271

大小:879.37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6-12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_secret_第1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_secret_第2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_secret_第3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_secret_第4页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_secret_第5页
资源描述:

《桩基础课程设计终稿_secre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2.1设计资料2.1.1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七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底层层高3.4m(局部10m,内有10t桥式吊车),其余层高3.3m,底层柱网平面布置及柱底荷载见附图。2.1.2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平面位置见图2-1。图2-1建筑物平面位置示意图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2.1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

2、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1.表2.1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底埋深(m)层厚(m)1杂填土1.81.817.52灰褐色粉质粘土10.18.318.40.90330.9516.721.15.41250.723灰褐色泥质粘土22.112.017.81.06341.1014.218.63.8950.864黄褐色粉土夹粉质粘土27.45.319.10.88300.7018.423.311.51403.445灰-绿色粉质粘土>27.419.70.72260.4636.526.88.62102.8220《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

3、计-----土木工程专业2.2选择桩型、桩端持力层、承台埋深2.2.1选择桩型因为框架跨度大而且不均匀,柱底荷载大,不宜采用浅基础。根据施工场地、地基条件以及场地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桩基础。因转孔灌注桩泥水排泄不便,为减少对周围环境污染,采用静压预制桩,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桩身质量,并在较短的施工工期完成沉桩任务,同时,当地的施工技术力量、施工设备以及材料供应也为采用静压桩提供可能性。2.2.2选择桩的几何尺寸以及承台埋深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③层是灰色淤泥质的粉质粘土,且比较后,而第④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所以第④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

4、断面进入持力层1.0m(>2d),工程桩入土深度为由于第①层后1.8m,地下水位为离地表2.1m,为了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②层土0.3m,即承台埋深为2.1m,桩基得有效桩长即为23.1-2.1=21m。桩截面尺寸选用:由于经验关系建议:楼层<10时,桩边长取300~400,350mm×350mm,由施工设备要求,桩分为两节,上段长11m,下段长11m(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图2-2桩基及土层分布示意图这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的起伏以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

5、如图2-2。2.3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本设计属于二级建筑桩基,采用经验参数法和静力触探法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Ps按图2-3确定桩侧极限阻力标准图2-3曲线图2-4由于除去杂土外,第②,③,④,⑤层土都是粘土,则采取图2.3中的折线oabc来确定桩侧极限阻力的标准值:20《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即:时,时,桩端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其中:u――桩身截面周长,m。――桩穿过第i层土的厚度。――桩身横截面积,扩底桩为桩底水平投影面积,,――桩端阻力修正系数,查表2.2。由于桩尖入土

6、深度H=23.1m(15

7、层及其物理指标查表法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标准值列于下表:表2.3极限桩侧、桩端阻力标准值层序静力触探法经验参数法粉质粘土15(h≤6)3635淤泥质粉质黏土4329粉质黏土1111784.5552200按静力触探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20《地基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估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由于R1>R2,所以最终按经验参数法计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即采用,初步确定桩数。2.4确定桩数和承台底面尺寸下面以①—B,①—C的荷载计算。

8、2.4.1B柱桩数和承台的确定最大轴力组合的荷载:初步估算桩数,由于柱子是偏心受压,故考虑一定的系数,规范中建议取,现在取1.1的系数,即:取n=4根,桩距,桩位平面布置如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