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模块3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学习描述教学内容本模块主要介绍组织施工的方式;流水施工的概念、分类和表达方式;重点阐述了流水施工参数及确定、组织流水施工的基本方式,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流水施工组织方式在实践中的应用步骤和方法。教学要求本模块为施工组织学科的基本理论,是指导安排施工进度,提高施工组织管理水平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应比较系统地由概念到理论,由浅入深。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掌握流水施工的组织要点和条件、组织流水施工的基本理论和三种流水施工组织的方法。实践环节确定施工过程数、确定施工段数、计算流水节拍、确定流水步距、计算流水作业总工期及绘制流水作业施工横道图。3.1流
2、水施工的基本概念生产实践已经证明,在所有的生产领域中,流水作业法是组织产品生产的理想方法;流水施工也是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最有效的科学组织方法。流水施工建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使施工过程具有连续性、均衡性和节奏性,能合理地组织施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中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建筑产品及其生产的特点不同,因此其流水施工的概念、特点和效果与其他产品的流水作业也有所不同。建筑工程流水施工是将建筑工程划分为几个施工段,组织若干个班组(或工序),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一定的时间间隔,依次从一个施工段转移到另一个施工段,使同一施工过程的施工班组能够连续、均衡
3、地工作,不同的施工过程尽可能平行搭接施工。3.1.1组织施工的方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依次施工(亦称顺序施工法)、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等组织方式。对于相同的施工对象,当采用不同的作业组织方法时,其效果也各不相同。下面以【案例3-1】为引例加以说明。【案例3-1】现有4幢同类型房屋进行同样的装饰装修,按一幢为一个施工段。已知每幢房屋基础分部工程大致分为顶棚、墙面、地面、踢脚线4个分项工程,各分项所花时间均为3周,挖土施工班组的人数为10人,垫层施工班组的人数为15人,砖基础施工班组的人数为10人,回填土施工班组的人数为5人。要求分别采用依次、平行、流水的施工方式
4、对其组织施工,分析各种施工方式的特点。【解析】组织施工的方式如图3-1所示。1依次施工依次施工组织方式是将拟建工程项目的整个建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施工过程,按照一定的施工顺序,依次完成施工任务的一种组织方法。即前一个施工过程完成后,后一个施工过程才开始;或前一个工程完成后,后一个工程才开始施工。从图3-1可以看出,采用此种方法组织施工同时技人的劳动力少,材料供应量也较少,机械设备的使用也相对较少。但是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各施工专业队伍的工作是间歇进行的,因此不能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拖长了工程的周期,工期长达48天。依次施工的特点及适用情况如图3-2所示。2平行施工平行施
5、工就是将若干个工程对象交给若干个施工队伍施工,它们既要同时开工,也要同时完工,中间任何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节奏也一样。从图3-1可以看出,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具有各个专业班组工作互不干扰、不空歇、工作面充分利用的优点,工程的周期仅为一幢楼施工的时间02天)。但是,同时投入的施工队伍增加到4个,相应的材料、机械设备的使用也有增加,这就造成了技术与资源的高度集中,增加了临时设施的费用。而且,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必须是在施工场地不受限制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然而在实际的大多数装饰装修项目中,施工的空间是有限的,无法满足超过限度的施工人员和设备进场施工。因此,这种方法的实施具有很大的局
6、限性,只有在拟建工程任务十分紧迫、工作面允许以及有充足的资源保证供应的条件下才能采用。平行施工的特点及适用情况如图3-3所示。3.流水施工将拟建工程项目的全部建造过程,在工艺上分解为若干个施工过程,在平面上划分为若干个施工段,在竖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施工层,然后按照施工过程组建专业工作队(或组),并使其按照规定的顺序依次连续地投入各施工段,完成各个施工过程。从图3-1可以看出,采用这种施工方法既能充分利用时间又能充分利用空间,大大缩短了工期,4幢楼基础分部工程总工期为21天。同时又克服了平行施工资源高度集中的缺点,所以流水施工法是一种先进有效的作业组织法。流水施工法可
7、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而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势必使各种材料可以均衡使用,消除工作组的施工间歇,大大缩短工期,一般可缩短1/3~1/2。此外,流水施工中各工作队可以实行专业化施工,因而为工人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改进操作方法和生产工具创造了有利条件,可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相应地可以减少工人人数和临时设施的数量,从而可以节约投资、降低成本;同时专业化施工,有助于保证工程质量。流水施工是实现施工管理科学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与建筑设计标准化、施工机械化等现代施工内容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是实现企业进步的重要手段。流水施工的特点及适用情况如图3-4所示
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