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

ID:10186899

大小:8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_第1页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_第2页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_第3页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_第4页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的塑料模具制作与验收。2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Q/MB05.003-2003塑料模具设计制造规范3技术要求3.1模具的设计要求3.1.1模具分类根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a)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b)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c)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

2、型模具。3.1.2模架选用与设计的要求3.1.2.1优先选用标准模架,具体按《龙记标准模架》执行。3.1.2.2若选用非标准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龙记标准模架》。3.1.2.3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60mm,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30mm。3.1.2.4大型非标模架A板、B板起吊螺丝孔为M36~M48。3.1.2.5如有可能产生较大侧压力时(型腔深度超过50mm),非标大型模架应设计原身止口,以后模套住前模。3.1.2.6模架3030以上就必须增加顶针板导柱2-4个。3.1.2.7订购

3、模架时必须注意方铁的高度。3.1.3注塑参数校核方法3.1.3.1容模尺寸校核a)模具厚度+顶出距离+取出产品的距离<最大开模距离;b)模具厚度>注塑机模板最小闭合距离,而<注塑机模板最大闭合距离;c)码模板尺寸小于注塑机模板的最大装夹尺寸。3.1.3.2锁模力:F≥P.A.S10-²其中F:注射机的公称锁模力(t);P:模内平均压力(25~40Mpa);A:投影面积(包括产品、流道)cm²。3.1.4型腔排位要求3.1.4.1型腔排位有利于各腔同时、均匀进胶;3.1.4.2多腔模各腔间距不小于20mm,大产品深腔根据强度面增加,模腔与镶件边不得少于20~

4、25mm,多胶模的同一个产品保证进胶位置一致。3.1.5分型面设计原则3.1.5.1选择分型面首先必须符合要求。3.1.5.2避免在产品外表产生夹线,如无法避免时尽量将夹线设计在不易看见的部位。3.1.5.3为生产的产品稳定和壁厚均匀,大型模具前、后模板的分型面应增加四个或以上的管位块;管位块必须原身留在镶件上。3.1.5.4分型面选择应保证产品留在后模,筋位深的尽量做镶件。3.1.5.5优先选择平面碰穿,尽量避免插穿分型面,以及薄钢位插穿。Q/MDJ504.1-1—20073.1.5.6插穿分型面应设计2°以上的斜度,插穿面高度较小时取大斜度,插穿面高度

5、大时取小斜度,但至少保证有0.3~0.5mm,对于不同的啤塑材料要在分型面处做出相应的排气。3.1.5.7分型面以外超出25mm位做避空0.3mm.3.1.6冷却系统设计要求3.1.6.1在满足产品结构的前提下,确保冷却充分。3.1.6.2保持运水孔大小一致:(小模)φ6~φ8、(中模)φ8~φ10、(大模)φ10~φ12。3.1.6.3运水孔离料位距离均匀,最小不得小于:(小模)15mm、(中模)20mm(大模)25mm。3.1.6.4各运水孔间距大约为孔径的5倍,与其它孔径间壁厚不得小于5.0mm。3.1.6.5用隔水片方式冷却,隔水片孔为φ10时运水

6、孔取φ6;隔水片孔径为φ12时运水孔取φ8;隔水片孔径为φ16时运水孔取φ10;隔水片孔径为φ20运水孔片取φ12;隔水片孔径间距为50~80mm时,同一组运水隔水片孔不超过6个。3.1.6.6运水孔为φ10以下的用1/4英寸管接头,φ10以上(包括φ10)的用3/8英寸的管接头,并沉入模架内不得外露于模架外,并保持所有接头高度一致。3.1.6.7模具进、出水孔与起吊螺丝钉孔其孔间距均不得小于40mm。而且尽量设计在注塑机背面一侧,其次为前面及底面,避免设于顶面,(防止渗水进入模腔),并标注明进出水孔方向。3.1.6.8模具进、出水孔不得与电源处在同一平面

7、。3.1.7浇注系统设计要求3.1.7.1一般水口模具的流道设计:模具定位环直径应比注塑机定位孔小0.1-0.2mm,并沉入面板5mm深。3.1.7.2浇口套球面半径R应比注塑机喷嘴球面半径大1.0~2.0mm;浇口套小端孔径应比注塑机喷嘴孔径大0.5~1.0mm。3.1.7.3流道长度应尽量短,原则上不超过60mm,必要时面板要做避空减短流道。3.1.7.4分流道应优先选用圆形,其次梯形,不得选用半圆形及矩形,流道大小根据产品材料而定,并选择相应截面的流道。3.1.7.5流道转角用圆弧过渡,分流道末端应有冷料井。对于潜水口,冷料井位置必须低于进料口,冷料

8、井深度约为直径的1.5倍。3.1.7.6小水口模具的流道设计3.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