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9655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2
《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本着“宽基础、高效率”为学生传授综合知识的目的,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改革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对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关键词:课程改革;能力培养;材料成形工艺基础Explorationandpracticeresearchonthecurriculumreformoffundamentalsofmaterialformingtec
2、hnologyforappliedundergraduatecollegesWangXiaoxi,LiuYi,HeMin,ZhangNing,YangFengXu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Xuzhou,221111,ChinaAbstract:Accordingtothebasicprinciplesofeducationinapplication-orientedcolleges,totrainstudentswith“awiderangeofknowledge,reliablefoundation,go
3、odpracticalability,highquality”,9curriculumteachingreformof“fundamentalsofmaterialformingtechnology”wasexploredanddiscussedfromtheaspectsofteachingmethods,teachingcontents,teachingandassessmentsystem.Thisteachingreformistoimpartknowledgetostudentscomprehensivelyandeffi
4、ciently.Afteraperiodofpractice,itwasshownthatboththeteachingeffectandteachingefficiencyweregreatlyimproved.Keywords:curriculumreform;abilitytraining;fundamentalsofmaterialformingtechnology1课程目标与定位9材料成形工艺基础是工科院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工艺规程制订以
5、及模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典型的液态成形、塑性成形及金属连接成形方法,能够正确分析零件结构、合理选择零件成形工序,并能够掌握有关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的能力。该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合理选择材料加工方法,正确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关键环节,为学生后续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从事材料设计及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2课程内容与特点我校开设的材料成形工艺基础课程共计56学时(含8学时的实验),学分为3.5分。教材采用清华大学严绍华教授主编的《材料成形工艺
6、基础(第2版)》,内容涉及材料成形理论基础、铸造成形、塑性成形、材料连接成形、粉末冶金成形、非金属制品成形、现代材料成形技术、材料成形工艺自动化等[1]。由于该课程知识体系庞杂,名词、术语、概念较多,微观原理抽象难懂,工艺方法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对于缺乏实践经验和工艺知识感性认识的学生而言,课程乏味、枯燥、难学。为此,笔者按照学校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本着“宽基础、高效率”为学生传授综合知识的原则,从多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教学改革与实践3.
7、1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传授与学习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个方面。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使用得当,对后续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9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应试型教育,通常以“教师―黑板―教材”为中心,在这种“填鸭式”的讲授方法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较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如启发式、导入式、问答式、案例式、讨论式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去思考,不仅让教学有的放矢,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
8、被动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现有条件和有限时间内取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