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柳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ID:10169427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2

柳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1页
柳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2页
柳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3页
柳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4页
柳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柳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柳州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柳州,位于广西中部,是广西著名的工业重镇,工业增加值居全区首位,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2012年,柳州市工业化率达到7.65,工业化水平为59.99%,领跑全区水平。城镇化率达到58.25%,城镇人口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年约有8万人进入城镇生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结合柳州是一座工业主导型城市的实际,其城镇化道路必然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以下简称“两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2一、柳州市推进“两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业化质量较低,经济内生力不强101.工业发展瓶颈制约经济发展速度。一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仍主要以汽车、冶金、机械三大传统产业为主导,2012年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4.5%,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5%。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等五大传统产业发展缓慢,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慢、规模小。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及

3、制药等新兴产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为2.1%。故现阶段产业结构转变提升的任务依然很艰巨。二是重轻工业发展比重不合理。相对于重工业,轻工业虽发展较快,但比重偏低,仅占工业总产值的13.57%,导致产业带动力不强,不利于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三是工业布局有待改善。工业集中度尚未达到50%,工业园区的规模偏小,定位不明晰,集聚效应不明显。园区与园区间的产业互补和联动不足。四是工业经济活力不足,柳州中微小企业集群规模小,承担风险能力薄弱,对就业人口的吸纳不足。五是工业产品政策依存度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化程度低汽车、钢铁和工程机械这三大支柱产业易

4、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柳州效益不稳定。102.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单一,经济承载力不足。柳州所辖大部分的工业园区单纯发展工业,模式单一,基础配套设施、服务严重不匹配,难以形成二、三产业集聚。具体表现在:一是生产性配套设施仍不够完善;二是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生活性服务业,制约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三是柳州工业园区服务配套水平也普遍偏低,最为明显的是缺乏相配套的物流和基本公共服务,中介服务业服务能力薄弱,技术、公共创新平台队伍尚未能为工业经济提供服务支撑。3.工业独大,未形成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工业独大”依然是柳州当前的现实情况,工业对现代

5、服务业的带动力不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配套能力弱,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化发展不相匹配等问题依然很突出,市场发育程度低,对外开放度不高,生活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激发。市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工业主要集中在市区、鹿寨县和柳江县,柳城、融安、融水及三江县经济支撑依然以农业为主。农业仍停留在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阶段,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尚未真正形成规模化、集群化和产业化,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尚未形成大规模。因此,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的路程依然漫长。(二)城镇化发展质量较低,难以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6、的承载地1.城镇规模小,难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从人口数量上看,柳州市域内共有43个大小城镇,人口过百万的只有柳州市区,人口在5―10万左右的有鹿寨镇、长安、拉堡等11个,人口不足5万的有32个,所占比重为72%,属于典型的“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城镇规模结构。中心城市对小城镇带动力不足,经济辐射功能和生产要素集聚功能有待加强。102.全市城镇化发展不均衡,集聚功能薄弱。从人口数量上看,融安、融水及三江北部三县人口集聚功能弱于中心城市、鹿寨、柳江等城镇,以市场为基础的增长机制不明显,经济增长缓慢,城镇化发展难度也相对比较高。从空间布局上看,六县各城镇大多呈分

7、散分布,难以集聚产业投资,也易导致低水平重复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减缓城镇化的发展速度。3.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进程,承载劳动力转移能力不足。柳州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趋加快,农民人数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但下降幅度低于农业下降水平。农村富余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不高、工作技能比较低,在向城镇流动时大多只能从事脏、累的体力工作,没有顺利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缺乏稳定的居住场所和社会保障,难以真正融入城镇生活。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城镇人口发展速度、规模落后于土地增长速度、规模。经济要素的区域分布不均衡,资本、劳动力、科技等要素主要集中在市区

8、。(三)“两化”长期“各自为政”,矛盾日益凸显柳州拥有相对比较完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