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套种马铃薯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桑园套种马铃薯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ID:10166563

大小:3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2

桑园套种马铃薯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_第1页
桑园套种马铃薯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_第2页
桑园套种马铃薯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_第3页
桑园套种马铃薯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_第4页
桑园套种马铃薯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桑园套种马铃薯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桑园套种马铃薯田间优化配置模式研究摘要:在桑树/马铃薯套种群体系统内,研究不同田间配置条件下,桑园环境因子变化、桑叶气体交换参数特征、桑树冠层对光强度吸收效果及对桑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2模式可显著提高桑园环境CO2浓度(Ca),M1模式中桑园环境温度(T)最高;3种处理桑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不同处理桑树叶片Pn最大值有差异,M2模式中桑树叶片LUE、WUE、CUE最低。桑树冠层透光率(LTR)及其相应叶面积指数(LAI)测量结果呈极显著相关,LTR随LAI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M1模式的土地生产率最低,M2

2、模式桑树产量指标单株产叶量和公斤叶片数最低,M3模式马铃薯的成本收益率和资金产投比最优。综合分析,桑树密度为1000株/667m2(株行距170cm×40cm)的桑园,套种马铃薯的最佳田间配置为两行桑树间种植2行马铃薯(株行距30cm×50cm)与两行桑树间种植1行马铃薯(株距30cm)隔行种植模式。关键词:桑园套作马铃薯;田间配置;光合特性;产量中图分类号:S888;S532;S3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3-5779-06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4

3、.23.03910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地蛋、洋芋、土豆等,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而农林复合系统由于其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正吸引诸多专家、学者关注。有研究表明,农林套作模式可有效降低系统内的风速、调节系统内农作物冠层的温湿度,并直接影响林木和农作物的光合生理参数和产量等[1,2]。桑园套作马铃薯模式是近年推广较快的一种桑园复合经营模式,其在增加蚕农收入、稳定蚕桑产业发展、增强蚕桑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关桑园套作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已

4、有报道,但对桑园套作马铃薯模式的田间配置优化缺乏研究,生产中存在种植方式多样,田间配置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桑树、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双赢。为此,以湖北蚕区具有代表性的桑树马铃薯套作模式为对象,就不同田间配置对桑树光合特性、桑叶产量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完善桑园套作马铃薯模式栽培理论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桑树品种为强桑1号,2011年栽植,密度为1000株/667m2(株行距170cm×40cm);马铃薯品种为东北303。1.2试验设计10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桑树种质资源圃中,选取地面平整、土壤肥力均一的

5、桑园用地,设置M1、M2、M3共3种田间配置方法(表1),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采用垄作覆膜栽培方式,12月下旬翻耕土地、起垄,垄宽60cm、高20cm。桑树和马铃薯的田间管理按照高产桑园和马铃薯栽培方法进行。1.3测定方法1.3.1桑叶气体交换参数测定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美国LI-COR公司,LI-6400)测定3种处理桑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并测定大气CO2浓度(Ca)、大气温度(T)、空气湿度(RH)。光合日变化测定时间在2014年5

6、月12日。叶片选择:每种处理选择长势一致的桑树3株,每棵样株中选择3个光照良好的顶部新梢,每个新梢选1片生长正常叶片(5~7位叶片)。测定时间6:00~18:00,每隔2h测定一次,每一时段重复测定3次,求平均值[3,4]。光合季节变化测定时间在2014年4月26日、5月3日、5月13日、5月22日,于晴天8:30~10:30进行,测定叶片选择同上。根据Penuelas等[5]报道的方法计算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Pn/Tr)、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Pn/PAR)。1.3.2桑树冠层生理参数测定利用便携植物冠层分析仪(美国基因公司,

7、ACCUPAR10LP-80)测定桑树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透光率(LTR)、叶面积指数(LAI)等。数据采集的三维空间范围为:整个树冠内,垂直尺度由冠顶至冠下,水平尺度沿冠幅所占空间包括由东至西和由北至南两个方向。测点的选择遵循所在方向线上均匀分布的原则进行选取:垂直尺度,沿冠高在冠顶、冠中(2/3H)、冠下(桑拳)各选一点,共3点,冠中和冠下测量时,水平尺度,分别将冠幅沿由东至西和由北至南直线方向6等份,每1/6冠幅取一点,每一测点重复3次,取平均值。冠层上方的光照度、冠层下方的光照度、消光系数、叶面积指数呈以下关系:Qi=Qo

8、・e-K・LAI。其中:Qi为冠层下的光照度,Qo为冠层上的光照度,K为消光系数,LAI为叶面积指数。K・LAI为消光度R,反映树冠对光照度的吸收效果,R=ln(Qo/Qi),K=R÷LA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