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5633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木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摘要】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还充分的体现出来民间艺术的特点,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有着一定的了解。而且木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人们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得木雕艺术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充实。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分析,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木雕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关键词】木雕艺术;传统文化;思想所谓的木雕也就是以木质构件为基本的载体,将许多客观事物的艺术特点雕刻在其中,使其
2、艺术内涵可以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起到一个借物言志的效果,使得中国传统木雕艺术的美感得到一定的体现。而我们在第木雕艺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只对其艺术性特点进行分析,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来对木雕艺术作品的价值和特性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中国传统木雕工艺得到长远的发展,而且将木雕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体制相结合,还有利于我国儒家文化的传播。下面我们就对木雕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7一、中国传统文化―“孝”的思想在对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对其儒家思想进行相关的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自古以来,都是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并且以仁义、礼仪以及诚
3、信等方面为基本法则,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而人们在儒家思想研究的过程中。“孝”的思想作为其基本思想,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实行仁德的根本,还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中重要的一部分。自汉代以来,社会统治经济都一直提倡以孝治国的方针,这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还给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从而使得孝悌观念的当时社会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为各个社会阶层的人所接受。而在木雕工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孝”为题材,就爱那个相关的文化和实践通过木雕艺术作品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这样不但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还给人们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文化心理。“孝道”还体现在“续香火
4、”上,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最大的不孝是使家族断了香火。因此,多子多福、儿孙满堂,一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家庭道德观。因7此在传统及木雕图案中,龙、凤这一类神奇的动物形象,常常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如徽州乡村人在结婚时,按照当地传统习俗,喜欢选用精工细琢制造的“花床”、衣橱等作陪嫁,来点缀他们的洞房花烛夜。作为家具的点缀,图案以“龙凤呈祥”“麒麟送子”“百年好合”等较多,用“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用“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用“和合二仙”的故事(和合二仙主持着人世间的婚姻),来寓意着夫妻恩爱、白头偕老,寄托人们对终身大事的美好愿望。二、体现
5、“忠”、“义”思想以忠、义为题材,也是木雕艺术的主要内容。在以君主为主宰的社会里,君主是臣子的衣食父母,为臣必须全心全意地维护君主的利益,“尽忠”成为人臣必须完成的人生使命,忠君自然而然地成为臣子们至高无上的人格追求。忠、孝、节、义也常被联系起来表述同一种伦理原则,“孝者必贵于忠”、“故君子行其孝必先以忠”,报国尽忠、奉献尽孝两者是一致的。徽州木雕中表现“忠”、“义”这一伦理范畴的作品非常之多,常见的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赵子龙救孤》、《桃园三结义》等。7在男人为主体的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处在从属和受支配的地位。程朱理学教化社会的核心观念是“天理”的确立和“人欲”的否定
6、。妇女作为宗法社会的成员之一(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也理所当然地为维护封建礼教尽犬马之劳。“妇德”是“家之隆替,国之废兴”的大事,“三从四德”是每一位妇女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妇女婚前的童贞和婚后的节操被渲染成比生命更重要――“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格守“妇德”、“相夫教子”成为妇女整个生命历程的全部,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完全寄托在丈夫和儿子的身上。在理学渊源之地的徽州,对节烈的提倡更是不遗余力。据橄人赵吉士评论:“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徽州妇女耳濡目染,铭刻于心,失去丈夫者“动以身殉,……数数见焉,或称未亡人而代养,而抚孤婆居数十终”(徐卓《休宁碎语》)。建于清光绪三
7、十一年的歇县“孝贞节烈坊”,便集中表彰了“徽州府属孝贞节烈六万五千零七十人口”。贞节牌坊为不幸的妇女带来了“无尚光荣”,更让千千万万的妇女甘愿受礼教的束缚。因此,恪守“妇德”、“相夫教子”等内容也必然成为徽州木雕中表现的重要题材,如《乳姑不怠》、《闺训女儿经》、《送郎赶考》、《母子图》等。三、体现“学”、“仕”的思想自从儒学创始人孔子开始宣扬儒家文化以来,儒家便极为重视读书以及从政做官这两个方面。一直以来,学而优则仕就是儒家文化之中所存在的最佳人生理想。而古人日常生活中的读书和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