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晚清预备立宪的历史价值

浅析晚清预备立宪的历史价值

ID:10163132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晚清预备立宪的历史价值_第1页
浅析晚清预备立宪的历史价值_第2页
浅析晚清预备立宪的历史价值_第3页
浅析晚清预备立宪的历史价值_第4页
浅析晚清预备立宪的历史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晚清预备立宪的历史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晚清预备立宪的历史价值【摘要】自从1906年开始,清末统治者开始宣布实行“预备立宪”。对于这场清末的宪政改革,一般较为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一个骗局。笔者拟从其目的、原则、主要内容出发对预备立宪做一基本的认识,从而对其影响极其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预备立宪;目的;原则;内容;评价中国的封建社会历经唐朝的繁荣昌盛后逐步步入衰落。到了清朝末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尽头。大清王朝在历经康、雍、乾三代的兴盛和繁荣之后,内忧外患接踵而来。为了减轻和消除人民反抗和外国侵略,同时也为了适应国家阶级力量对比所发生的明显变化,

2、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上层建筑有必要进行变革。并认识到实施“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在1901年,清政府终于宣布实行“新政”。通过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律模式的考虑对照他国先进经验对法律进行改良。尔后又推出“预备立宪”。试图通过法律的变革和所谓的“立宪”(或者说宪政)来巩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结果怎样?影响又如何呢?一、晚清预备立宪含义及比较9晚清预备立宪实际上就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的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所谓的宪政活动。其实质是清政府加强封建统治的晃子而已。宪政(ConstitutionaiPoliti

3、cs)是近现代西方国家的产物。依据西方国家的宪政理论,宪政来源于对“天赋人权”的确认与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必须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因此,限制国家(政府)权力或行为,就构成了宪政的基本内容或本质所在,其核心是“限政”即规范与制约国家权力。这在我国《宪法》的结构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在西方宪政的含义的解释颇多,在这里介绍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主席凯茨博士的看法。凯茨博士将学者们对宪政的认识概括为三点:(1)宪政是由一组用于制定规则的自足或自觉的规则构成的,即宪法是“法之法”;(2)宪政是由意识形态和文化决定的

4、一系列特殊道德观点,如尊重人的尊严,承认人生而平等、自由并享有幸福的权利;(3)任何有意义的宪政概念必须考虑到“合法性”(国家权力、公共政策和法律的合法性)和“同意”(人民对政府及其行为的承认与赞同)。两者相比较可见清政府和真正意义上的宪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一区别同当时的环境及其他相关因素有关。二、晚清预备立宪的背景及目的分析1、晚清预备立宪的背景9第一、从国际环境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带来的恶果,使清政府的国际地位急剧衰退,殖民色彩愈益浓重。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丑剧的发展,清政府面临更加险恶的国际环境,与列强斡

5、旋的余地日益缩小,难度急剧增大。发生在1907-1909年的中日“间岛”交涉是晚清对外关系史的一个重要事件。日本挟慑服沙俄之余威,取得独霸朝鲜的权力,即以中朝有关图们江源边界走向的界务纠纷为据,策划所谓“间岛”问题,托辞保护韩民,派兵侵入吉林、延边地区,企图在此建立新的侵略基地。经过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步伐。但是,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粉碎了他们企图瓜分中国的迷梦,迫使他们转而采取“保全”、扶植清朝傀儡政权,实行“以华治华”,从而维护其殖民利益的政策。从自身利益出发,他们要

6、求清政府披上“民主宪政”的外衣。9第二、就国内形势而言,十九世纪晚期,中国的经济、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正在日益兴起,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与不断高涨的民主思潮的矛盾,都已十分尖锐;特别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反清民主革命蓬勃发展,而代表资产阶级右翼和一部分地主官僚的君主立宪派也积极活动,企图通过立宪分得一点权力。不愿接受任何变革的清朝统治集团,在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下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震撼下觉察到,如再不作任何“革新”的表示,必将“全局糜烂”,“溃决难收”

7、,必须慎重选择“善后之策”,才能苟延残喘,保持危在旦夕的统治地位。而所谓“善后之策”,就是“一曰用严峻之法,摧锄逆拭氛,二曰行公溥之政,潜消戾气”,即在加强镇压的同时,用“政治上导以希望”的策略,欺骗人民,瓦解革命,拉拢立宪派。9第三、晚清预备立宪的直接诱因,对于立宪活动得以展开的一个直接诱因或者说导火索就是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一个专制大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于是朝野上下普遍将这场战争的胜负与国家政体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日本以立宪而胜,俄国以专制而

8、败,“非小国能战胜于大国,实立宪能战胜于专制”。在这以后一股立宪之声遍于华夏大地。清政府于日俄战争的第二年即1905年就开始筹备“仿行宪政”事宜,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1906年,五大臣回国,他们在向清廷提交的奏请宣布立宪密折中转达了各资本主义国家对清政府准备实行宪政所持的支持态度,同时指出,实行君主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