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60947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钢结构识图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钢结构识图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摘要:《钢结构识图与预算》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以往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拟从几个方面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关键词:钢结构识图预算课程教学改革一、前言《钢结构识图与预算》课程主要讲授钢结构基本知识、钢结构加工制作、钢结构安装施工、压型金属板工程和特种钢结构安装、钢结构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方法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钢结构施工设计、施工实施,以及具备准确高效
2、的完成钢结构工程量的计算或核算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看得懂图,会计量,懂计价”。[1]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6认知钢结构的专业术语;能说明常用型钢的标注方法、螺栓、孔、电焊铆钉的表示方法;能说明常用焊缝的表示方法,了解钢结构的尺寸标注以及建筑结构的常用代号;能描述钢结构施工图的设计内容;了解钢结构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2.能力目标:2.1能识读一般钢结构的图纸(包括钢屋架、钢平台、钢栏杆、钢梁、钢柱、钢框架和钢网架);2.2能根据建筑工程清单计量和定额工程计算规则计算钢结构的工程量;2.3能根据建筑工程最新定额,结合钢结构施工工艺进行钢结构的计价文件的编制;3.素质目标:3
3、.1养成勤奋、守纪、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3.2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3.3培养团结合作精神;3.4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按造价员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三、教学改革的理念及思路1.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通过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实训任务论证会,到企业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围绕“钢结构工程预算”技能的培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课程教学内容按“材料---施工图识读---算量---计价”进行规划、重构和整合。开设职业体验训练任务,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平台,实现“教、
4、学、做合一”的教学模结构式。62.课程内容的组织分为“材料---施工图识读---算量---计价”4个模块组织教学3.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建筑专业服务职业:造价员、施工员、质检员等。造价员职业能力需求:能依据施工图纸进行现场踏勘;能根据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预算;能依据招标文件、合同、结构设计变更、洽商记录、联系单,计算工程量和造价;能熟练计算施工中发生各项费用,并与施工预算进行对比、核算、分析,等。施工员职业能力需求:能读懂施工图;能根据工程实际确定施工人员、材料、机械及现场等准备工作;能根据工程及现场特点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并进行质量、进度、安全控制;能编制指导实际施工的施工组织计
5、划;能描述各分项、分部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等。质检员职业能力需求:能读懂施工图;能对质量要求进行交底;能协助项目部及监理单位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验收;能对常见质量问题及事故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整改,等。课程教学项目设计:针对以上资料分析出本课程教学项目设计:61.钢结构用钢材、钢结构的连接;2.钢结构施工图的识读3.钢结构构件工程量的计算4.钢结构工程的计价先通过图片让学生对钢材、常用构件节点详细构造、厂房模型对钢结构有个感性认识。再以钢结构工程施工图纸为主线、贯穿各章节,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完成整套图纸的识读---算量---计价。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
6、际,用引导式、启发式、兴趣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为:以工程图纸为主线、贯穿各章节,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后作业练习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开展课堂讨论。[2]四、任课教师理论、实践授课教学团队5人,具有双师素质的4人。教学团队成员的具备较好的教学水平、科研教改经验,曾获区教育技术应用大赛一、二等奖励。任课教师能够独立完成实训指导。实训中心有集各种结构和节点为一体的钢结构教学模型,供学生进行钢结构的认识和施工图的识读与绘制;计算机机房安装有相关计价软件,供学生进行钢结构预算文件的编制。五、考核评价体系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
7、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6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4.本课程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六、教学改革未来思路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