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验性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再认识

对实验性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再认识

ID:10160598

大小:62.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6-12

对实验性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再认识_第1页
对实验性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再认识_第2页
对实验性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再认识_第3页
对实验性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再认识_第4页
对实验性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实验性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实验性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再认识[摘要]肾脏病动物模型一般分为二类,一类是通过施加人为操作而模拟人类肾脏病的模型,这类经典的动物模型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Heymann肾炎、抗Thy11抗体肾炎、BSA肾炎以及嘌呤霉素肾病等;另一类动物模型是“自然发病模型”,也就是让动物自然出现近似人类肾脏病的病理特征,它们包括HIGA小鼠IgA肾病和NZB/WF1小鼠、MRL/1pr小鼠狼疮性肾炎模型。另外,借助基因敲除、siRNA转染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以制作出转基因动物模型。对于肾脏病领域的中药药效学、药理学研究而言,首要

2、的是,正确认识各种肾脏病动物模型的特点,针对实验的具体目的而选择合适的模型;其次的是,需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支撑。因此,建立具有中医证候特征的肾脏病动物模型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关键词]肾脏病;动物模型261900年,Lindemann用豚鼠抗兔肾抗体给兔注射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伴有蛋白尿的抗血清肾炎动物模型[1]。此后的100多年来,用于了解人类肾脏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通过施加人为操作而模拟人类肾脏病的模型,这类经典的动物模型包括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Heymann肾炎、抗Thy11抗体肾炎、

3、BSA肾炎以及嘌呤霉素肾病等。其中,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是由针对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GBM)的外源性抗体所引发的,可以说,百年以来有关肾小球肾炎免疫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起始于该模型[2]。另一类动物模型是“自然发病模型”,也就是让动物自然出现近似人类肾脏病的病理特征,它们包括HIGA小鼠IgA肾病和NZB/WF1小鼠、MRL/1pr小鼠狼疮性肾炎模型。另外,借助基因敲除、siRNA转染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以制作出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和狼疮性肾炎模型,也就是转基因动物模

4、型(模式动物)[3]。从理论上说,相比于“人为操作”的动物模型,模式动物能更准确地模拟人类肾脏病的发病因素。1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模型――马杉肾炎人类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ssyndrome)临床表现为咳嗽、咳血、呼吸困难,并且,伴随着蛋白尿、血尿以及急剧的肾功能减退。这种疾病的肾损伤就是指患者出现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肾炎(anti-glomerularbasementmembranenephritis)。患者肾小球内出现局灶增殖性病变和特征性IgG荧光抗体线性沉着,同时,鲍曼氏囊内充满了新月体。究其

5、病因,就是因为机体产生了针对IV型胶原α3端NC-1区域的自身抗体[4]。1931年,日本千叶大学病理学者“�杉�26三”把含有无数抗原的大鼠肾组织匀浆给异种动物兔进行免疫,研制出“马杉肾炎(masuginephritis)”模型[5],该模型被欧美人称之为“肾毒素血清肾炎(nephrotoxinserumnephritis)”[6],后来,因为发现该模型的致病性抗原在GBM上,所以,马杉肾炎模型成为后世研究人类抗GBM抗体肾炎的代表。近年来,日本学者永松等将大鼠肾皮质匀浆给兔子皮下注射,再用胰蛋白酶处理实验兔GBM而溶

6、解其抗原,然后,把针对这种抗原的抗血清给大鼠静脉注射,致敏性兔球蛋白可以诱导大鼠出现严重的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称之为“新月体型抗GBM肾炎”。作者发现,给大鼠注射的抗GBM抗体会立即沉着于GBM,产生所谓“异源性阶段(heterologousphase)”的免疫反应而损伤GBM,此后,在实验鼠体内产生能与GBM结合的抗兔IgG抗体,该抗体在GBM上诱发了第2次“同源性阶段(autologousphase)”的免疫反应。此时,再次静脉注射兔致敏性球蛋白(抗GBM抗体)可直接引发“同源性阶段”的免疫反应而诱导肾炎[7]。抗GB

7、M抗体肾炎就是基于这样的免疫反应原理而发生的。与马杉肾炎相比,该肾炎模型在肾小球内形成了明显的新月体,肾功能急速下降,与人类激进性肾小球肾炎的肾组织病变特征非常类似。借助这个动物模型可以观察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免疫性中药治疗肾炎的药效。26近年来,借助磁性微粒子和磁石的肾小球分离术可以制作出高特异性的抗小鼠GBM抗体[8]。此外,各种转基因抗GBM抗体肾炎小鼠模型也孕育而生,其中,包括敲除前列腺素E2受体亚型EP1的转基因小鼠模型[9],还有瘦素缺损性转基因小鼠模型[10],这些模式动物可用于研究抗GBM抗体肾炎进展的

8、机制。2膜性肾病模型――Heymann肾炎迄今为止,人类膜性肾病(membranousnephropathy,MN)致病性抗原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疟疾、B型肝炎、梅毒等感染有关。该病的临床表现是伴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的肾病综合征。其病理特征包括GBM上皮细胞侧出现免疫复合物沉淀(光镜)、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呈结节状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