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59366
大小:567.51 KB
页数:100页
时间:2018-06-12
《职业病防治法-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立法背景职业病发病形势依然严峻中小企业发展无序危害转移严重用工制度改革增加流动劳动人口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可持续发展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问题突出入世对职业卫生管理提出新要求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全国职业病危害状况工业企业792.99万个,建筑业9.66万个,乡镇企业2070.9万个,劳动力人口7.06亿人职业危害分布30余个行业,以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机械、化工等最为突出全国累计尘肺病人55.8万人,其中已死亡13.3万人,新发尘肺每年仍以1.5-2万例增长重
2、大职业中毒事故呈不断上升趋势乡镇工业82%存在职业危害、30%职工接触职业危害,职业病检出率4.3%,可疑病例检出率11.4%l职业中毒呈上升趋势急性职业中毒发病数1998年、1999年、2000年三年逐年上升,1999年与1998年比,职业中毒事件发生起数增加15.13%,中毒人数增加47%,死亡人数增加67.7%;而2000年与1999年比,急性中毒报告230起,不仅发病数明显增加,死亡率也由1999年的13.7%上升到21.5%,其中急性职业中毒重大死亡事故25起,中毒172人,死亡128人。l职业病报
3、告分析1999年-2000年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发病例总数为167587例,年均增加新发职业病人数为5235例。但是,这些数字并不反映职业病的实际发病率。据调查显示,职业病漏报率为13.5%、急性职业中毒漏报率为74.3%。以2000年为例,全国应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的粉尘作业职业人群为400余万,实际体检人数约为1/3(29.8%),其中乡镇企业体检率只有16.0%。按当年的检出率(0.78%)估算,尚有2.2万名尘肺患者未诊断。l乡镇职业病危害突出卫生部曾对15个省市30个县区的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进
4、行调查,82%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近30%的乡镇工业企业职工接触尘、毒等职业危害。职业病人检出率4.3%,可疑职业病检出率高达11.4%,是同期我国职业病发病率的8-10倍。l职业病危害转移趋势:1.职业病危害由境外向境内转移;2.职业病危害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3.职业病危害由大中城市向乡村转移;4.职业病危害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打破世贸组织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市场竞争是企业发展的方向。WTO的贸易技术壁垒文件中规定了“安全、
5、健康、环保”的原则,并要求成员国建立国家职业卫生健康标准体系,其中包括职业环境、职业性健康、损伤、康复、产品健康质量等标准。在国际贸易中,为减少国际贸易中的争端,企业管理包括职业卫生管理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用人单位只有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才能真正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贸易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立法宗旨与原则以人为本:强调维护劳动者健康权益预防为主:控制危害源头(7:4:1原理)结合国情:重点控制严重职业危害法律定位:明确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技术服务机构权利义务关系职能
6、转变:减少事前许可、强化事后监督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强调企业自身管理群众监督:工会、其它群众组织、劳动者参与管理确保实施: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落实工伤保险和服务两个支持系统用人单位劳动者履行保护健康义务主张健康权利政府监管部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职业病防治法有关当事方法律关系第一章总则法定职业病定义: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接触职业危害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职业病防治原理职业病的特点可预防而难以治疗:从源头控制人为性:
7、规范用工行为,规范作业行为疾病控制的公共卫生理论通过法律和教育手段,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施综合防治策略职业病防治与传染病防治的区别治理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消除传染源(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职业病防治原理(续)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预防、消除危害源头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工作场所定期职业危害评价健康监护制度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职业病人的治疗与康复保障职业病人的权益职业病防治法的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职业病防治活动控制最主要
8、、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接触粉尘、放射性、有毒有害作业按照职业病名单实施管理适用于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用人单位)参照执行:其他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参照本法制定办法用人单位的义务及劳动者的权利用人单位劳动者义务: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危害评价与管理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场所、培训教育)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职业病报告义务对患职业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