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试题

高考语文江苏试题

ID:10153402

大小:6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语文江苏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江苏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江苏试题_第3页
高考语文江苏试题_第4页
高考语文江苏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江苏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  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字音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A  校对/校正     角逐/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B  湖泊/淡泊    铜臭/乳臭未干      毒蛇/虚与委蛇C  宝藏/矿藏   呼吁/长吁短叹      曾祖/曾经沧海D 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2 成语3 病句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12分,每小

2、题3分)汉学是什么纪宝成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汉学不是我本人的研究专业,但是从人文学术的角度看,对话精神应当是所有人文学科包括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所共同持守的内在品质,同时这也是人文学术可以共同分享的价值命意。  一个和谐的世界,需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资源。而不同文化所包含的诸多相似元素,早已为今天的对话

3、提供了基础。正如学者们曾经追索过的,孔夫子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许多文明中都可以找到共通的表述。  比如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有言:“你自己不想经受的事,不要对别人做;你自己向往苛求的事,也该希望别人得到。”  释迦牟尼同样“以己比人”,他说,“我如是,彼亦如是,彼如是,我亦如是;故不杀人,亦不使人杀人”。  基督教主张“爱邻如己”“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伊斯兰教也强调“你自己喜欢什么,你就该稀罕别人得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你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4、一言以蔽之,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耳之于声音,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不同的文明历千年而不泯,必有其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寓含其间的,是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 一个和谐的世界,可以表征于同嗜、同听、同美;而一个和谐的世界之所以然,却又恰恰是存在差异和不同,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不同产生和谐”之说,中国的先贤先哲们也有相同的论述。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孔夫子说的“和而不同”。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亦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不同”之“和”,还可以表述

5、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总之在中国古代贤哲的眼中,失去了多样性的世界必将是死气沉沉。  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人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进而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论述对象的本质规定在清晰中往往又带有某种模糊。但这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却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从不同导致的互补与和谐。  在当今世界上,和而不同的原则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任何一种惟我独尊的权力话语、或者任何一种民族

6、主义的狭隘立场,都已经无法描述文化共生中的多元品格。赫拉克里特的名言“不同产生和谐”与中国古人的思想息息相通,如果逐字翻译,也许可以说是“在不同之中有最美的和谐”。这与“和而不同”同样肯定了“差异”和“共识”的两极,也同样针对着消灭“差异”的霸权主义和拒绝“共识”的文化自闭。  “汉学”之为谓,本身就是以差异为前提,本身就启发着文化间的共识和对话。差异成全着一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差异”而达致“中和”,多样世界才可以和谐、共融、互动、相生,才可以通向普遍的价值理想。汉学如是,文化如是,世界亦当如是。   一个和谐的世界,还必

7、须是一个对话畅通的世界。但是对话的前提是“让他者成为他者”,而不是强使他者作为我们所描述的对象。对话所蕴含的终极价值,应当是返诸己身,从文化间的对话导向文化内的对话,乃至在他种文化的眼中,更充分地揭示自己,从而相互丰富。   因此,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以此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知识学的对象和想像的他者,更是积极从事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同时,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

8、自给自足,互为他者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  因此,汉学的意义既在于海外学界的长期努力,也在于中国学人的积极回应。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