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42380
大小:111.4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考试(历史)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2.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伺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3.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罗马法的实行取代了地方上的社会秩序B.罗马法官严格依据罗马法进行判决C.罗马帝国法官众多,办案效率高D.罗马法巩固了罗
2、马帝国的统治‘近代以来,伴随西方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回答4~5题。4.“17世纪和i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需求B.资本主义进一步殖民扩张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5.右图是八国联军侵华时发行的明信片(旗上的字:CHINA).据此判断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19,八国联军侵华时是庚子年B.八国将中国瓜分完毕C·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3、地半封建社会6.北洋军阀统治在主观上说是中国近代的倒退,但从客观上讲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事件能体现后一观点的是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②袁世凯尊孔复古③新文化运动兴起④中国共产党成立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是有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是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武装反抗的策略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
4、略D.井冈山道路8.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对经济实全面干预政策,这里“干预”的本质含义是A_实行全面救济B.全面整顿金融c压缩补贴农业D.加强计划调控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A·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10.“邓小平….最大的功绩
5、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面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申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11.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小土地所有制B.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立法规范c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2.(40分)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列宁说:“在一个遭
6、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摘自《苏联史》(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苏俄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4分)材料二: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摘自《苏联兴亡史》(2)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
7、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11分)材料三: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行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3)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么样的转变?(4分)材料四: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西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工程,包括水电站提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他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田,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人提高了
8、9倍。摘自岳麓摘岳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6分)材料五:”在世界现代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初的俄国,一次是在70年代期以来的中国”’。”——《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5)根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