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ID:10140448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1

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_第1页
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_第2页
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_第3页
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_第4页
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摘要:针对习惯于应试教育而缺乏科学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应系统地加强素质教育,加强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结合力学课程的特点,以培养科学思维方式为主线,提出了树立科学学习理念,培养科学思维习惯,提供创新实践机会,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以期为大学生走上科学创新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力学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48-03一、国内素质教育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8受我国人口众多、教学资源缺乏

2、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现行教学体制使得中小学教育无法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尽管教育界在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就总体而言,美国的中小学生多在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中学到了创新思维的方式,从而在大学时代显示出显著的科研后劲;而中国的中小学生在付出了成倍的努力与艰辛后换来的是高应试能力和低创新意识,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应有的科研素质和学习动力。对于目前存在的并且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的这种状况,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决不能坐等中小学教育模式的改变,而应在大学阶段利用合

3、理的教育模式来弥补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应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挖掘、唤醒被压制的潜能,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科研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其科学创新能力。然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靠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创新教育就能够实现,而是要通过长期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来逐渐形成。就国内高等院校而言,其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中往往存在许多不利于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的因素。8由于我国大学评价制度的缺陷以及受功利主义意识支配,学校往往倾向于重视发展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而科研成果也成为衡量教师水

4、平的主要指标。尽管由此可能带来学校和个人科研水平的上升,但并没有带来教学资源的明显增强,在当前教学与科研关系理论中体现得更多的是科学研究对教学的侵蚀和拖累[1]。相反,人才培养周期长、见效不明显,往往是形式上重视,实际上忽略。因此,教师容易存在浮躁心态,急功近利,不安心教书育人,不愿意全面提升自身素质[2]。至于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更是主观上不够重视,客观上也无法实现。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5、3]。可见,实验方法和逻辑方法是自然科学所不可或缺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4]。然而这两个方面却都成了国内高等教育中的短板。学时的减少,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降低,以通过课程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思想等诸多原因造成科学体系中的逻辑推理不被重视,而只是热衷于通过背下公式和结论去解决考卷中的题目。即使有学生愿意通过逻辑推理去更深地掌握所学知识,也往往并非是基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和兴趣。另外,作为科学方法中的实验环节更容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忽视,因为缺少了实验环节似乎对应付课程考试、考研以及对课程和学科的评价并无太大的影响。如此,缺少了科

6、学中的关键环节,就无法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创新人才。二、力学课程的特点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方,而力学课程体系的理论性与严密性更是西方科学的典型代表。尽管中国古代在力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郑玄关于弓受力与变形呈正比关系的描述,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果几乎都属于“经验总结”性的结论,缺少了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由此而发展的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索。这也正是中国古代文明迅速被西方现代文明超越并被远远甩在后面的原因。力学课程是工科的专业基础课,相对于基础课又具有一定的专

7、业性,理论性强、逻辑严密,并且紧密联系实际,其特点十分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81.力学课程具有深厚的数学基础。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力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其大量的定理都来自于严密的数学推导。因此,力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踏实、严谨的学习作风,按照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每一个力学问题,而不是仅凭经验总结去直觉、模糊、意会地认识问题。2.力学课程与工程实际紧密相连。力学知识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力学与人

8、类生活和工程实际是密不可分的。这就可以在力学课程的教学中利用各种实际问题(包括实验)将理论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而发散性思维往往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来源。83.力学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首先,力学是物理学的分支,其物理、数学基础是不可或缺的。从小学开始,力学知识就出现在数学和科学课程中。中学的物理课程更是以力学为其重点和难点。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