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3928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塔河6―7区奥陶系缝洞单元单井堵水效果预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塔河6―7区奥陶系缝洞单元单井堵水效果预测摘要:塔河油田6-7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储集体空间主要为溶洞和裂缝,非均质性极强。多数生产井投产后见水快、含水率高,需进行堵水作业。选取原油粘度、溶洞发育长度等参数分别对裂缝及溶洞型储层进行堵水措施后产油量预测。所得预测结果在研究区生产井中有较好预测效果。关键词:碳酸盐岩堵水产量预测单井堵水中图分类号:TE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062-02对油井堵水措施有效性的评价,普遍基于措施前后含水率和产油量两个参数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评价[1~5]。目前精度较高的预测方法为
2、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1]。分析中采用多个参数来表征[2]。该方法的预测误差小于10%的井超过90%[3~5]。塔河油田6-7区中,由于满足条件的样本数量有限,有关参数测定实验有限,因此不满足人工神经网络样本训练的标准。故不能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根据研究区储层特征将试验井按裂缝和溶洞两类储集空间进行预测。1裂缝型储层堵水措施后产量预测公式推导6裂缝型储层由于储层致密,主要靠裂缝形成储层中的有效渗流通道,因此对这类井进行堵水措施时,影响其堵水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油相粘度。地层原油粘度度大,原油运移越困难,则运移流体中水的比率会相对增大,堵水效果差。1.1裂缝型储
3、层产量预测公式推导选取6-7区中以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且因高含水进行过堵水作业的17口样本井进行堵水前后产液量关系研究,结果如图1。研究区生产井堵水前后的产液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即:(1)QL1为措施前30天平均日产液量,m3/d;QL2为措施后30天平均日产液量,m3/d;a,b为参数。含水率fw指油水同产时总产液量中产水量所占的百分数[6],即:(2)油层条件确定条件下,根据达西定律油相流量:(3)水相流量:(4)将式(3)、(4)带入式(2)得:(5)6对于塔河6-7区裂缝型储层,研究油相粘度与含水率之间关系,假定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比值及水相粘度一
4、定且乘积为K,则:(6)式(1)、(6)、(7)结合得注水措施后产油量:(7)1.2裂缝型储层预测公式效果评价选取塔河6-7区内5口裂缝较为发育的生产井TK716、TK711、TK7-631、T606、TK608为验证井进行效果预测。根据图1拟合结果得式(1)中参数a,b的值:a=-1.4129;b=92.383。对17口样本井堵水后含水率与油相粘度关系进行拟合,得式(6)中参数K=4.529。则得研究区堵水后产油量预测公式:(8)5口验证井堵水措施后日产油量预测所需数据统计如表1所示。将生产数据及原油物性参数带入公式(8)即得预测日产油量,如表2所示。
5、溶洞型储层堵水措施后产量预测公式推导。溶洞型储层与裂缝型储层相比,溶洞发育段长度影响着产油量大小。预测前假定以下条件:(1)各井钻遇溶洞均为横截面积相等的柱状体。(2)各溶洞中剩余油水比相等。2溶洞中油水流动为管流2.1溶洞型储层产量预测公式推导6假设条件下,由式(6)得溶洞型储层溶洞发育长度L与含水率关系:(9)则溶洞型储层堵水措施后产油量预测公式为:(10)2.2裂缝型储层预测公式效果评价选取塔河6-7区以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且因高含水进行过堵水作业的16口井进行堵水前后产液量关系分析如图2:根据拟合结果得:a=1.1463;b=-3.7863。对16
6、口样本井堵水后含水率与油相粘度及溶洞发育长度关系进行拟合,得K=3.46。则溶洞型储层堵水措施后日产油量预测公式为:(11)选取塔河6-7区内5口溶洞较为发育的生产井TK634、TK744、TK667、TK715、TK684为验证井进行效果预测。通过测井解释、地震反射,结合钻井过程中的放空、漏失情况,计算出溶洞发育段长度。5口验证井堵水措施后日产油量预测所需数据统计如表3所示。将预测公式代回样本中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公式预测产量与实际值误差均小于10%,精度较高。3结论6(1)对塔河6-7区裂缝型储层进行堵水效果预测时由于碳酸盐岩储层致密性,因此应考虑原
7、油粘度对产油量的影响。(2)对塔河6-7区溶洞型储层进行堵水效果预测时由于溶洞空间普遍远大于孔隙裂缝等其他储集空间,因此应考虑溶洞发育长度对产油量的影响。(3)综合考虑原油粘度及溶洞发育长度对堵水后油井产量的影响,对塔河6-7区生产井预测的产油量与实际产油量误差<10%,预测效果较好。参考文献[1]冯其红,韩松,赵文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油井堵水效果[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4:42-43,76.[2]金东明,张累.油井堵水措施效果预测方法研究[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7,5:34,35.[3]冯其红,张安刚,姜汉桥.多层油藏
8、调剖效果动态预测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