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2677
大小:4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06
《马昌博 我的目光,打量中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目光,打量中国来源:南方传媒研究 2009-03-0414:28:17 作者:马昌博 个人资料姓名:马昌博单位:南方周末新闻部出生年份:1981年毕业院校:河北大学新闻学院入职新闻行业时间:2004年偶像:有过,现在暂无。口头禅:记者是不怕麻烦……别人的经典语录:恶感来自于陌生,揣一颗温和的中国的心座右铭:做先驱不做先烈个人简介我毕业的那所大学,在其BBS“新闻学院版”的“诸侯谱”中有如下描述:马昌博,01新闻2班,男,河北人,中等身材且瘦弱,眼睛不大但目光犀利。大四暑假在《时代人物周报》实习,暑假过后,上大四的我作为特例在这份报纸谋了一个“本报记
2、者”的职位。自己运气挺好的,我一直这么说。毕业后到《南方周末》,推荐人是大学偶像李海鹏,而此前我跟他不过是一面之缘。在《南方周末》的三年是金子般的日子,感谢那些优秀的同事们带给我的荣耀。也感谢那些合作过的编辑们:张立、林楚方、吴晨光、邓科,感谢他们的信任与从不吝惜的夸奖。2008年初的时候,我从普通记者跳级到资深记者,成了南方周末最年轻的“资深”之一。也曾动过心要离开,可最终还是都拒绝了,我说我还舍不得《南方周末》,她是我的恋人。编辑嘱咐说要写写对自己的评价。这是个高难度动作,所以还是借别人的话吧。曾经看到一位实习生的博客上有我的博客链接,写着:“先天
3、下而忧的小博同学——从他身上,知道时政记者身上有博学,有敏感,有早熟,有灿烂,还有善。”谢谢她的评价,只是这评价实在太高了,我只能坚持着不脸红。2008代表作《地震预报的中国“江湖”》刊登媒体:南方周末发表日期:10月30日头版入选理由:从5月中旬做到10月底,本来是要在地震之后的6月发,但因政治原因搁浅。期间继续补充采访,到10月底最终发出。关于这篇稿子,说两句话,第一,能采访到的人,基本都采访了;第二,全文近20000字,报社给了4个版,算是难得。该稿被评为南方周末A类稿,报社给的评语是:“全面深入揭示中国地震预报体系的由来,运转机制与尴尬现状,并
4、提供大量独家信息。记者在相关领域的密集采访程度与逻辑梳理能力令人赞叹,虽因政治原因未能在震后不久刊发,但仍不减其价值。”2008代表作《鸟巢在冲刺》刊登媒体:南方周末发表日期:8月7日5-6版入选理由:曾经想列7月的头版《贵州官员瓮安“大考”》,或者9月的头版《孟学农:他的辞职,他的未来》。最终选定《鸟巢在冲刺》一文是想在这里感谢下那么多跟我一起辛苦采访的实习生们。这篇稿子发表在奥运会开幕式前一天,讲的是众人瞩目的鸟巢在此前究竟是怎么准备的。报社在考评时给的评语是:“无采访证,无资源,无法接近鸟巢。三无情况下努力挖掘出最核心信息。在奥运开幕前媒体密集轰
5、炸中独此一家。从选点、立意,到记者突破力均值得赞许。”一2008年初,跑全国“两会”,分的任务之一是采访刚刚复出的山西省省长孟学农。接这任务的时候就没想能完成,因为以孟的经历,惯常的做法肯定是低调为好。况且《南方周末》地位特殊,接受其采访在公众中或许能获得开明之誉,但在官场却有被批评出风头之虞,不符合“安全第一”的政治逻辑。我在山西代表团找到孟说采访的事,孟果然拒绝。我也不说走,就跟着他一路闲谈着山西的近况,一直跟到他的房间门口。“你真的不能再跟我走了。”他笑着说。当时我想,至少,他还算随和。第二天,我决心破釜沉舟,我给他写了一个长长的纸条,直截了当地
6、提到了他曾经因为“非典”事件的辞职造成的舆论恶感,并说接受我们的采访,有利于告诉公众,一个复出的孟学农的所思所想。这是一个太过冒险的方法,重提过去的伤疤很容易触怒对方,特别是孟这样的政治人物,他们会觉得这损害了他的威严;我想他们更不能容忍的是,你以平等的姿态讨论他接受采访的利弊问题。孟看完纸条后,并未变色,会后我再次提出采访要求,孟亦是温言婉拒。我想他至少在这一点上还算开明,也有些容人之度。此前在孟所在的山西代表团的讨论小组,曾有山西的厅级官员说,我们既要讲普通话也要讲山西话,而现场官员中,只有孟讲普通话,孟听闻后,只是笑笑。另一个细节是,一个山西的市
7、委书记谈到某一问题,孟插话发表了一个观点,该市委书记当场反驳了孟,稍有惊讶的孟还是继续温言作答。第三天一早我继续出现在孟面前,“你倒挺锲而不舍,”孟说,“中午11点吧,我们聊聊。”采访就这么定下来了,而且自始至终,没有秘书出来阻拦我。我得承认,这是一次愉快的采访,跟某些将政治常用语背得熟络,却让回答毫无营养的省级高官们不同,孟并无太多官话,而对山西现状和自己面临的困难的分析,也算中肯。稿子发完后我给孟邮寄了样报,这事也就算完了。没想到几个月之后,“复出”刚满一年的孟学农因为襄汾溃坝事故再次请辞。听闻消息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写了这么长的跟孟采访的过程,
8、是想说一个道理,就是在中国,判断一个政治人物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你到底相信他的哪张脸孔?一个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