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

ID:10122949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_第1页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_第2页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_第3页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_第4页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摘要】:近年来,随着“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但是既有的研究成果多从国家教育政策或政府的宏观规划出发,很少从乡民自身的教育需求、乡村文化变迁来研究乡土教育。论文选择华北平原一个典型的县作为考察乡村教育历史演变的切入点,从社会生态、区域文化、人口流动与教育变迁的双向互动入手,通过民间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口述史、人种志等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呈现了20世纪以来伴随民族国家的兴起,国家政权逐步介入乡村社会,国民教育体系建构与村落文化、地方性知识冲突的

2、生动场面,揭示了乡村教育的复杂性,并对城乡教育差异作了深入的思考。山东省汶上县作为齐鲁文化核心辐射区,“孔子宰中都”即于此,又是30年代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县,1936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廖泰初先生在汶上县开展农村教育田野考察,从中西文化冲突的视野,详尽地考察了汶上县“洋学”(学校)与私塾对抗、竞争甚至落败的情形。清末民初是我国由传统国家向民族国家过渡时期,现代学校制度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向乡村延伸,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冲突,地方性对现代性的反抗,充分反映了乡村社会固有的文化结构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展示现代化进程中的丰富多彩。“皇权止于县政”、“天高皇帝远”,说明了乡村社会在自身固

3、有逻辑轨道上运转,介于官与民之间的绅士群体维系着乡村无为而治,私塾则由家族或家庭承担,在这种框架下,乡村教育处于自治状态。但是20世纪以来,伴随国家政权的下沉,乡村教育逐步纳入到政府的管理和控制体系之中,但政府在农村推行新式教育过程中,却遭遇扎根于传统社会土壤中的私塾的阻抗,私塾与新式教育之争是民国时期乡村教育的基本特征。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是理解20世纪乡村教育变迁的重要参照系,本文着重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探讨一个世纪以来国家政权、村落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置于文化变迁的视野分析国家教育建构与乡土社会、地方性知识的冲突,及其不同类型文化权力的互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标志着国家权力开

4、始进入乡村教育,“洋学”的冲击和“毁庙兴学”的运动对村民、士绅以及当事人所造成的内心矛盾和困惑,往往被大历史所遗忘;现代学校带来的外来信仰和观念与地方性知识和习俗的冲突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在以往教育史研究中非常薄弱。事实上,国家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地方性知识的冲突、学校与乡村生活的隔膜、国家教育期望与村民教育意图的矛盾都基于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这条轴线上,对这一过程的深度描述和分析对于理解现代学校在乡土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功能以及存在缺陷,对于推动当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人类学的追踪研究,但是理论框架和分析视角与此不同,在前人积累的调查资

5、料基础上,试图将一个县的教育变迁置于历时性框架之中,同时引进共时性分析视角度,对历史具体场景细致的深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宏大叙事相对空泛的弊端。【关键词】:文化冲突国家政权村落地方性知识生活史【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G40【目录】:内容摘要6-8Abstract8-13序言13-25一、选题缘由13-16二、文献研究综述16-20三、论文研究方法20-22四、论文框架与思路22-25第一章县域文化与村落背景25-34一、地理位置25-26二、经济状况26-27三、历史文化27-31四、传统教育遗产31-34第二章国家——社会

6、与乡村教育变迁34-113一、清末社会变革与新学的引进34-46(一)废科举与兴学堂35-36(二)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冲突36-38(三)1907年一位俄国汉学家游记中的鲁西南教育改革图景38-41(四)近代化意义上的教育管理体制41-44(五)教育经费与师资培训44-46(六)一种比较——周村与汶上46二、新旧之间——乡村私塾教师的生活史46-62(一)落魄的心态48-51(二)充当塾师的不同心情51-54(三)对待新学的不同态度54-55(四)科举废除后的不同反应55-59(五)教育扩展中的士绅与地方精英59-62三、民族——国家与教育在乡村社会中的渗透62-89(一)”新国家”提倡国民

7、教育62-67(二)政府禁止私塾67-73(三)”洋学”与私塾的冲突73-80(四)教师与乡村生活的隔膜80-84(五)教育、政治与职业生涯84-89四、教育重建新社会——乡村建设运动在汶上89-99(一)乡学、村学、乡农学校94-95(二)共学处95-97(三)乡村服务人员训练处97-99五、烽火中的学校——抗日战争和内战时期的教育99-103六、1949年以后国家控制下的乡村文化与教育103-113(一)学校教育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