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ID:10122775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6-11

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_第1页
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_第2页
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_第3页
资源描述:

《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造,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如是说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  因为当教师的父亲一言一行的影响,叶澜从小就对教师职业有一份尊敬和羡慕。从高中毕业化妆晚会上装扮成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的瓦尔娃娜,到在大学报考志愿时一口气将六个志愿全填成师范大学,并且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作为第一志愿。打那时起,叶澜就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教育系的学生到教师,从青年教师到一个研究教育的著名学者,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近40年。在此期间,叶澜对教育、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与研究,也随着年龄、阅

2、历、时代与职业实践的积累而不断变得丰富并日臻完善。数年前,叶澜曾因一篇充满激情而又理性的文章——《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无数教师在感动之余深思良久。文中关于课堂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生命经历,是师与生生命的涌动和成长的论说,曾唤醒了许多教师心中尘封已久的理想和追求。如今,面对越来越显现其社会价值的教师职业,叶澜又把关于教师、关于教师职业价值的深层思考呈现在人们面前。  叶澜认为,从中国历史看,历代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定主要停留在社会功用上。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赋予了新中国人民教师新的生命意义。但她同时坦言,在解放初期的

3、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看重的依然是教师劳动的外在社会价值,依然把这种劳动的性质看作是传递性而非创造性工作。因此,尽管社会赞美教师,但人们歌颂的只是他们对学生的爱心、默默无闻的奉献,像红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园丁一样用心血、汗水浇灌幼苗,像春蚕那样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于是“红烛”、“园丁”、“春蚕”成了教师的象征。但这种歌颂并未涉及到教师职业劳动对教师本人现实生命质量的意义,从而使之感受到因从事这一职业而带来的内在尊严和欢乐。所以,尽管舆论宣传常以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模范教师的个人事迹教育民众与教师,但讲究实惠的人因看到大多数教

4、师的辛苦与低收入而很少选择当老师;一些在事业上有高追求或才智过人者,因为觉得教师职业不是实现高追求和需要优秀才智的职业也不选择当教师。叶澜认为,这是时代、社会对教师职业价值和劳动性质的局限。在这种观念下,教师职业的尊严与欢乐,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外在承认和给予,取决于结果而不是过程本身。因此,“文革”十年浩劫,教师斯文扫地,在一定意义上从反面说明,一旦教师职业外在的工具价值被否定,由外部给予的尊严与欢乐就会丧失殆尽。粉碎“四人帮”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政策、经济及舆论上为教师多方面地位的提高作出了有力度、持久的努力。

5、“尊师重教”口号又被响亮提出,1985年政府恢复设立了“教师节”。但此时,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仍未有大突破。人们仍然按习惯模式歌颂教师,教师依然按普遍认同的职业意识辛勤劳作。(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当中国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经济浪潮席卷、人才流动政策放开时,中国教师队伍又面临了一次从未遭遇过的冲击。教师中一批人离开了这一岗位,教师“跳槽”成了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历史的经验不止一次地警示人们:难道这么多人离开教师职业都是仅仅为金钱和看得见的物质待遇?近十年来随着经济大潮潮涨潮落的教师队伍的变迁,不得不使人们开始思考和重新

6、认识与教师职业本身价值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叶澜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她看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教育在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力、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一代新人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为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通过了《教师法》,第一次用法律形式指明:“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并提出了一些时代对教师职业的新要求。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跨世纪园丁工程”突出了提高教师基本学历、加强在职和骨干教师培训等一系列工作。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

7、议召开,会议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与此相应,再一次强调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对学校工作、教师劳动在创造性方面的要求。  叶澜认为,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对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以及与此相应的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方面的要求逐渐凸现,它恰恰反映了时代的最强音:呼唤创造性!因为教育在今天,已经不能还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树立为

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也正因为此,教师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问题,也以从未有过的鲜明方式凸现出来。当代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为教育这个古老的事业,注入了“创造”这一强大的新生命。它使人们找到了教师职业对于社会而言的外在价值与对于从业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