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ID:10118844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1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题  目: 浙江纺织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引言纺织品以其经久不衰的比较优势,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并使我国成为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长期以来,纺织品服装在满足国内人民的衣着消费、增加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以及为相关产业配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是我国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大省和出口第一大省。随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浙江纺织、服装业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更为广泛、复杂、尖锐和激烈的竞争。如何在

2、新的环境下,保持和不断提升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不仅关系浙江省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目前美国经济衰退、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明显涨价、要素制约加大等多重压力,纺织品出口总体增长平稳,但是纺织品出口成本优势逐步减弱,技术创新不足,缺少自己的品牌等,企业困难加剧。因此,企业应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二、国内外有关贸易理论的研究综述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不断发展,国家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要想在如此大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一席之位,就要发挥自身优势,寻找适合的出口对策,这就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

3、国内外学者对贸易理论的研究开始于18世纪中叶,至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一)国外相关贸易理论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由于全球贸易的新态势,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1.古典贸易理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中,批判了重商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开创了自由经济理论。在国际贸易方面,他倡导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

4、,强调国际贸易的双方互利性,即绝对优势理论。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生产效率的不同,即单位产品的绝对劳动时间消耗不同。7商品生产效率的不同是由于各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和获得性优势的不同造成的。自然优势是指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等方面的优越性,普通人力无法控制。获得性优势是指某国掌握的特殊商品的生产技术和技能。技术熟练、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就高,单位产品生产的绝对劳动时间消耗就少。大卫·李嘉图[2]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他认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占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

5、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则优势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那种商品,劣势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那种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国际交换,双方仍能从中获益。2.新古典贸易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3]的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和地区要素丰裕程度不同来解释劳动成本的差异,从资源配置角度揭示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该理论认为两国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而资源禀赋的差异正是这种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资源禀赋的差异是竞争力的重要来源。3.新国际贸易理论1961年林德在《论贸易和转变》[4]中提出了需求偏好理论,来解释要素禀赋理论

6、所不能解释的发达国家之间制成品双向流动现象(即产业内贸易)。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提出,两国间的需求偏好相似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其需求偏好,需求偏好越相似,两国间的贸易量越大。根据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的指导思想,我们应加大与欲求偏好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克鲁格曼[5]认为在为在实际中存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从而解释了目前国际贸易中的产业内贸易。该理论是建立在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产品多样化及差异化的基础上。由于产品存在差异化和多样化,从而导致产品的垄断竞争和专业化生产,在开放经济下,市场规模增加,形成

7、规模经济,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企业产品价格相应下降.从而使企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所以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的同际贸易,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生产中存在取之不尽的规模经济。弗农[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R.Vernon,1966)认为,产品具有以下生命周期:新技术推出的新产品阶段、产品的成熟阶段、标准7化产品阶段和产品的衰退阶段。这种产品生命的周期性变化主要受技术的开发与转移所制约。大多数新产品和技术都是在发达国家首先被开发并且生产出口的,技术领先和资金雄厚的发达国家,不断地进行新技术的开发

8、和新产品的研制,将其推向国际市场。而只有在标准化生产以后,产品才有可能通过技术的转移真正实现在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产品开始从技术引进国返销回技术发明国。这一理论考察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产生、成长、成熟标准化的全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比较优势和外国投资在国际间的变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