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09324
大小:3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5
《高考考点梳理(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考点梳理(哲学)主讲教师:周建国,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一)唯物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物质概念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2.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的
2、含义及形成的主观原因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4.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了解国情,立足国情5.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事物遵循一定规律运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克服“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是规律的奴隶”的错误倾向(二)辩证法1.坚持联系的观点⑴联系的含义、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
3、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⑵把握因果联系及其重要性原因、结果、因果联系的含义;原因与结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把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⑶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区别——内涵不同;地位与功能不同。联系——二者不可分割;二者相互影响,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指导意义。2.坚持发展的观点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⑵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含义和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3.按客观规律办事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含义;规律与规则、法律的区别与联系;规律的客观性、人与规律的关系;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4.坚持矛盾的观点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与“统一”的理解;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普遍性与客观性,坚持一分为二与两分法。5.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及其表现;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重要性。6.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相互联结、相互转化;矛盾普遍
5、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7.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⑴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⑵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⑶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研究的前提和范围不同;基本含义不同;标志性词语不同;方法论要求不同;现实意义不同。⑷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8.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9.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
6、题量变与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10.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因及要求。11.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及分歧的焦点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高考考点梳理(认识论、价值观和人生观)周建国(三)认识论一、实践及其作用1.实践的基本特征含义基本特征:物质性、能动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试验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或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
7、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对实践有推动作用。二、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及表现(“想”、“做”、“精神状态”)2.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原因正确发挥:客观方面——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主观方面——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如观念、能力、方法和身心健康等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①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③坚持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三、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1.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区别——含义、特点、认识方式联系——现象与本质统一于每一事物,透过现象认识本质2.感性认识与
8、理性认识的关系区别——含义、特点、地位、形式联系——感性认识是理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