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

简论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

ID:10107407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5

简论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_第1页
简论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_第2页
简论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_第3页
简论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_第4页
简论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论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论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武汉二中尹从全(430010)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式展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础教育要以人为本,做到两个“全面”,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本文将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从教师教学行为角度谈谈个人对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行为一、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并且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包含以下内容: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

2、际;课程体系综合性开放性;教材资源多样性趣味性科学实用性;教学过程体现学习者的参与性;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性;评价体系的发展性等六个方面。  (一)课程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传统的课程强调学科知识传承的需要,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新课程则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理念,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  新课程观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把课程理解为:一种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内容,通过学生在生活世界中

3、对这些内容的批判和反思性的实践,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教育中介。这种新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课程内容不能仅仅是来自“科学世界”的内容,不能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而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程才真正能够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  2.课程实施是学生主动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学生是在动态的反思和创造的过程中成长和

4、发展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创造的对象。新课程观要求我们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要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通过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  3.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探究和创造为根本。传统课程观的弊端之一,就在于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接受学习是其课程规定的学生的基本存在方式。新课程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实施角度讲,要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  由此可见,新课程在观念上充分凸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

5、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的,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也是课程设计和课堂设计的根本落脚点。  (二)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目标直接制约着学生生活的内容和形式。传统的基础教育目标指向是单一的认知领域,课程目标的设计忽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定格在既定的教科书上,学习知识缺乏现实感和实际意义,甚至背离了学习者的健康发展的需求。以历史学科为例,《人民日报》在对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调查是发现,中学生普遍持以下观点“我们喜欢历史知识,但不喜欢历史课

6、。”其它学科情况也大同小异,令人尴尬。  新课改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具体目标”,均体现了新课程在目标设计上,是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这一特点的。第一,新课程重新定位知识技能的作用,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了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即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第二,新课程重新定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新课程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是关系中的存在,也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所以,新课程从学生与自我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关系,学

7、生与自然的关系三个角度定位学生的个性培养目标,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目标。第三,新课程重新定位了课程与生活的关系。新课程认为,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会议的主题是“为教育过程中的儿童争取‘生活权利'”。“教育即是生活”,教育本身即充满着生活气息。教育中最危险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感到非常的孤独,体会不到做人的喜怒哀乐。第四,新课程重新定位终身学习的培养目标。新课程没有忽视必

8、要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只是更要看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新课程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综合化,第一,各学科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课程向儿童经验与生活回归。第二,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尽可能地反映社会生活实际本质,如新设"综合"学科: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历史与社会、艺术。第三,新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