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和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和地位

ID:10107139

大小:3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和地位_第1页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和地位_第2页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和地位_第3页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和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和地位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代表作《共产党宣言》(历史与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际,继承吸取人类优秀成果,不断实践,创立160年来人类的伟大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1、从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到《乌托邦》的描绘。早在16世纪英国处于“羊吃人”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托马斯·莫尔就以深邃的目光和超前的“天才”构想,将其对社会黑暗的批判与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付诸于笔端,于1516年撰写出《乌托邦》描绘了一幅政治清明、社会平等、民众乐业、道德崇高的美好图景。2、从空想社会主义到《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  1)空想社

2、会主义。《乌托邦》发表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空想社会主义者设计的镜花水月式的“桃花源”虽然永远不可能实现,但其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深刻揭露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对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2)1825年经济危机。3)工人运动的高涨。4)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活动。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客观历史规律。《共产党宣言》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宣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共产党宣言》中不但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情景,而且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 由此可见,马克思对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不但充分肯定,而且认为是“积极

4、的主张”,是“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城乡对立是社会不和谐的一种表现,《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使乡村屈从于城市的统治”,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消除这种现象。事实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城乡之间的差别已经远比当年小得多,甚至比一些被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城乡差别还要小。这是很值得我们共产党人认真思考的一种新现象。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现在也寻求社会的和谐,北欧国家此项成效尤为显著。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而采取新形式。(二)《共产党宣言》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灿烂的理论之花。3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共产党

5、宣言》从发表到现在,已经至今已近160年被译成200多文字出版,出版了300多种版本,起码出版过1000次以上,它的思想影响遍及全球的每一个角落。1、对世界的影响----改变了世界,使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推翻不合理社会制度,建设人类美好社会形态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160年来,《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深刻地启迪、教育和鼓舞着全世界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斗争的人们。改变了世界,使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诞生。 2、对中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及其代表作《共产党宣言》指引我国发生了三次社会巨变

6、,成为引导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路明灯。我们党的每一代领导人,无不从《共产党宣言》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近百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三次巨变:第一次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次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三次正在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变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在这三次巨变中,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始终不渝地以《宣言》的基本思想和具体原理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早就指明:不管世界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

7、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在第一次巨变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实际出发逐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初步实现,到1949年在全国全面实现。    在第二次巨变中,本来应该遵循《宣言》的指引,注重“争得民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采取一些“在经济上似乎不够充分的和没有力量的”措施。可是由于受外来苏联压力和苏联模式的影响,加上国内、党内的诸多原因,未能准确理解《宣言》的精神实质,推行过“左”的路线,急

8、于求成。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们一直强调贯穿《宣言》全书的一条红线就是阶级斗争,第二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