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ID:10103454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5

新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1页
新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2页
新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3页
新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教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诸暨中学马燕萍传统文化的传承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一个长时期的断裂,由此引发的问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日益暴露出来。公民的人文素质问题已开始影响到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提高公民的人文素质,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精神资源和思想资料。而中学阶段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高中语文新教材的选编,一改以往教材忽略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选进了大量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篇目,对中学的语文教育及时、有效地补了传统文化教育之“钙”。一、传统文化之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的入世精神为主

2、流的文化,起点就是重视生命的价值,鼓舞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生的意义,重视生命价值的实现,个性精神的张扬,倡导自强不息的君子行健精神。这种生命意识在后来的民族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张扬,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形态:艰难困苦之际表现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实现理想的奋斗则表现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世道衰微之时则“硬着脊梁,无所屈挠”(朱熹);人格完善上则表现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古人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3、国平天下”,表现为“以天下为己任”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文人们把建功立业、匡世济民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具体到个人身上,表现的便是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新教材选了大量的文章,来体现此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游褒禅山记》通篇在于阐释“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这一积极进取的命题;《劝学》的基本思想是“学不可以已”,君子应该广泛地学习,“善假于物”,“锲而不舍”,这不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吗?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并不断努力来战胜自我,最终达到“圣心备矣”。屈原一生忠于理想,忠于国家,《离骚》

4、正是屈原思想品格的艺术写照,一生历程的形象记录。诗人怀着对楚国的热爱,对楚王的忠诚,剖白自己愿为楚王前驱的心迹。他惟恐岁月白流,希望早助楚王奋发。但行路布满荆棘,人生充满苦难。楚王不聪,谗谄荫明,举世浑浊,众人皆醉,这一切都注定了诗人追求理想的道路异常曲折。但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遭受何种打击,诗人始终坚贞不屈。“宁溘死以流亡”,“虽九死其犹未悔”4。更为可贵的是即使在他身遭流放最为困难的时期,也没想逃遁到尖锐激烈的社会矛盾之外,仍然丝毫不放弃自己的政治思想,勇敢地面对惨淡现实,表现出少有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五人墓

5、碑记》等课文充分表现了一批下层士民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蹈死的牺牲精神,从最广大民众的角度深刻反映出“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的责任意识。新教材还收录了的一批古代的奏章、史论和政论文,这些作者多为帝王的近臣和饱读诗书的鸿儒。他们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出发,谏史讽今,忧国忧民,表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谏太宗十思书》的作者魏征针对唐太宗登基定国以后,日渐骄奢忘本的情况,从实行“仁政”,修身治国的高度向太宗力谏“十思”。《伶官传序》的作者王安石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教训,阐发“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6、的道理,劝谏国君。《六国论》的作者苏洵讽劝北宋王朝不要为契丹、西夏的积威所劫,不能一味贿赂以求苟安,要奋起反击。在现当代文学中,同样有所体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地坛和母亲给了他生存的力量,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战胜了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从夕照的灿烂,雨燕的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暴雨中草木泥土的气味,秋风里落叶的味道,可以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二、传统文化之超越意识和山水情怀。在古代文人中有一个命运多舛的群体,他们或在政治上屡遭不幸,或在生活上久经磨难,或在肉体上倍受催

7、残。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们曾经忧怨过,悲愤过,然而最终当他们冷静下来,把自己置身于宇宙大文化中来观照,才发现在浩渺的宇宙之中,个体生命小得不能再小,连生命都可以忽略,个人的荣辱得失,苦乐遭遇又算得了什么呢?珍惜生命的每分每秒,把自己理想的人生境界寄托在悠悠浩浩的宇宙,寄托在青山绿水的怀抱,才是最好的选择。经过这种心灵的净化,最终他们从精神上实现了自我超越。这种意识深深积淀在民族文化的传统里,发展成一种特有的民族精神——超越意识。人与山川的相感,源于中国古代文人觉醒得相当早的生命意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宇宙穷通

8、,四时有定,千古不易的青山,亘古不变的云水,都让他们感到了生命的短暂易逝,这怎能不让敏感脆弱的古代文人悲从中来,同声一哭呢?相传孔子登山叹曰:“登高望下,使人生悲。”自有宇宙,便有山川,然贤达人士,登山远望者多矣,终皆湮灭无闻,让人悲伤。这种被历史湮灭的决定性命运,让人不安和恐惧,于是他们急急地想追求不朽。正是这种历史条件下,儒学应运而生了。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