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写作的一篇写景抒情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写作的一篇写景抒情

ID:10102378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25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写作的一篇写景抒情_第1页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写作的一篇写景抒情_第2页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写作的一篇写景抒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于1934年写作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由于时代久远,作者在当时背景下的独特感受,不易为现代青少年所理解,教学上有一定难度。但这又是一篇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其语言精妙传神,是学生品味语言的好教材。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掌握方法”上,“拈精摘要”,大胆取舍,主要抓住“绘秋”部分的三幅图景,教会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一、诵读精彩文段诵读是品味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说:“……采用朗读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形成语感。”学

2、生通过对精彩文段的反复诵读,可以感觉语言的丰富性,语言的连贯性,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增强对语言的规范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文章不是无情物”,通过表情朗读,学生从朗读的语调、音色和形象生动的语汇中,领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多种朗读方法,诵读描绘“秋景图”的部分。除齐读外,或让学生先听录音,体会范读的速度,声调的高低以及感情的流露等;或由学生自己试读;或让学生自读,便于自己体味,揣摩;或由一人范读,其他同学聆听,然后共同评论其优劣。二

3、、抓住关键词语在景物描写中,关键词就是指那些最能反映景物特点,又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故都的秋》中描写早晨院子里的景色有:破屋、日光、牵牛花、秋草等;描写景物的色彩有:蓝色、白色、紫黑色、淡红色等。描写人物行动的动词起到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也属于关键词语。如这一段的“租”、“泡”、“坐、“看”“听”、“细数”、“静对”、“感觉”等,无不与表现人物思想情绪、感情色彩密切相关。一些形容词用得准确、生动、恰到好处,同样对理解课文起关键作用。如描写槐树的落蕊一段,作者看到“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

4、丝纹”时,产生了“细腻”、“清闲”、“落寞”的感觉。这三个形容就极其准确地传达出作者当时的主观感受。此外,一些数词、量词,甚至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起到特殊的作用,同样要引起重视。三、体会深层含义学生找到这些关键词语后,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些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我让学生思考:“北京秋天的景物有香山的红叶,有秋高气爽的天气,作者为何只写一间‘破屋’,只写院子里的牵牛花、秋草”“牵牛花有各种颜色,为什么作者只喜欢蓝、白、紫等等几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逐步明确这些词语描述了景物的冷色调,渲染了一种

5、悲凉的气氛,反映出作者一种闲适、懒散的情绪,体会到当时作者不过借山水景物来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学生再进一步理解本文将客观描述与主观感受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四、比较不同句式句式不同,所表达的效果也不同。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用反问句,还是用陈述句;是用常式句,还是用变式句;是用主动句,还是用被动句,都是有讲究的。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句式的优劣,品味其中的奥妙,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必然大增。《故都的秋》中描述槐树的落蕊这部分时写出道:“早上起来,落蕊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6、。”我让同学们比较“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与“也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的区别。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辨别出两个不同句式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也能明确在文中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应该将强调的重点放在“声音”“气味”上,因此原句的表达效果是最好的。又如开头一段,写作者为了急于饱尝故都的秋,“从杭州到青岛,再由青岛赶往北京”。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直接写从杭州到北京呢?这样的句式不是更简洁吗?学生又通过比较、思考,理解到原文更能表明作者不远千里,风尘仆仆的急切心情。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这又是

7、一篇自读课文。因此应该教会学生自己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以上品味语言方法,我都是让学生在经过品味语言实践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然后又用这些方法来指导其他文段的语言品味活动。如学生学会了“抓住关键词语”的方法,在学习描述“秋雨”一段,能抓住“北方的雨下得奇,下得有味”中的“奇”、“有味”这几个关键词语,经过思考辨析,理解到这几词既抓住了北方秋雨的特点,而且在结构上具有统领下文的作用。又如在归纳出“比较不同句式”的品味方法后,学生对文中“还有秋雨哩”表现出兴趣。有的同学把“哩”字去掉,反复诵读比

8、较,认为原句亲切自然,表现出作者对故都的无限喜爱之情,去掉“哩”,就没有了这种感情的色彩。实践证明,语文教学抓住了“品味语言”这个牛鼻子,完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因为教材中所选课文大都是语言精品,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就如同挖井,井挖得越深,泉水越多,越甘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