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100727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溶解度教学的反思和改进三步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溶解度教学的反思和改进“三步曲”上海市高桥中学西校汪学友初三化学中,溶解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初三学生也是一个不容易准确掌握的概念。近些年来,我围绕溶解度教学不断反思,改进传统的“下定义-操练”教学模式,先后经历了“激活—同化”教学模式,直至近阶段的“基于智能化交互型课件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三个过程。1、下定义-操练教学模式1.1下定义-操练教学的基本教学过程是:讲授→操练强化→理解→运用→反馈。1997年前,我基本上用下定义-操练教学模式进行溶解度教学。具体做法是,在讲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后,直接给溶解度下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
2、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怕同学们不明白,再从四个方面对溶解度进行详细的解释:一定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克数。还得告诉同学们溶解度的单位及影响因素。为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溶解度,用若干道是非题做例题,加以详细讲解和强化。然后,将溶解度计算公式抄给学生,嘱咐大家直接将数据代入计算。在讲解了几道例题后,布置大量练习题让同学们练。1.2实际效果传统的下定义-操练教学,尽管有它一定的可取之处,如它的针对性强,对溶解度四大要素能一一详尽地予以讲解,避免了学生的各种错误理解;它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
3、进行计算练习。但尽管同学们很快地知道了溶解度的定义,并用公式计算,但是对溶解度却没有感性的认识;溶解度的计算公式知道了,但使用前提不清楚,常与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公式相混淆。对于复杂题目更缺乏透彻理解,往往束手无策,还得经过“题海”练习才能达到目的。这一节内容,最快的教学进度也要三课时。1.3反思1.3.1这种下定义-操练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接受式的学习。在教学时,只讲结论,缺少对概念的体验,在未理解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但对结果对否并不清楚,师生之间缺乏及时的信息反馈。这样实际上很难形成真正的教学。1.3.2用下定义-操练
4、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溶解度这个新知识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是独立的,它并没有被原有知识同化,没有与其他知识(如质量百分比浓度)建立起完整的体系,所以学生不仅不清楚影响溶解度有哪几个重要因素,就连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也常常忘记,甚至与溶液百分比浓度公式相混淆。2、“激活—同化”教学模式2.1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成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证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同化就是个体将其遇到的外界信息直接纳入自己原有
5、的认知图式中去,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受到自己认知图式的支配,如果取得成功,这种认知图式就会得到强化,这就是同化。3激活:学习新知识前必须将学习新知识的“固着点”激活,激活-同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是:情景→复习(激活)→新旧知识异同点比较(同化)→练习→反馈→归因。2.2利用“密度”进行并列同化溶解度这一概念既抽象,又复杂,学生第一次接触时极难准确掌握。我们考虑到初二物理中有一个概念“密度”,它与溶解度很相似,因此,我们用“密度”这个原有知识作为“溶解度”这个新知识的“先行组织者”,进行并列关系的同化学习。课堂上,教师先激活“密度”这个知识,让学生
6、们复习它的概念,再引入溶解度这个新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在定义、影响因素、单位、计算公式等方面对密度和溶解度进行比较。密度溶解度定义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水中溶解达到饱和时的质量特点不同物质密度不同不同溶质,溶剂,溶解度不同温度受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单位克/厘米3克/100克水计算公式ρ=m/vs=m质/m剂×100由于同学们对密度非常熟悉,因此在进行了上述对比以后,大家对溶解度也自然就容易理解了。2.3反思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激活、同化,使得新知识能编织到原有知识的网络中,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样,新知识就不再是一个孤立的
7、、易被遗忘的点。但这种模式仍难摆脱由教师主控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仍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分析、归纳,显然是按教师预先设计的方案定位,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自动学习仍然不够。这种学习方式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个性,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受到了局限。这种教学模式本质上仍属于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难度的控制上,仍然不能自主决定。3、“基于智能化交互型课件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二期课改的显著标志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今天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仅限于纸质的教材书,而是要拓宽到以文字教材为
8、主体,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并向网络教材发展,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方式变革。本学期利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