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探究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探究

ID:10100621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5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探究_第1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探究_第2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探究_第3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探究_第4页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对作品深入探究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与作品的对话,达到与作者的心灵进行对话与交流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管理者,而是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交流;教师也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探究过程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围绕文本材料自主阅读进行探究。但由于学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整体把握作品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时,教师作为阅读的引领者,要巧妙地为学生引路、牵线、搭桥。(1)引导学生品读作品,融入作品的情境之中。品读是学生进入作品的桥梁,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

2、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出纸面,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立足文本,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余映潮老师曾这样说:“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章中的美点妙用,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因此,品读教学应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亮点。读是根本,品是核心,以读促品,品读交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语言的赏析、情境的体验、有感情的朗读入手

3、,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在字里行间沉思感悟。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将心比心,培养其设身处地感悟语言的能力;面对文本,激活学生原有的体验形成共鸣,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教读朱自清的《背影》时,抓住父亲买橘子这个“点”,将关键性动词:如“攀”、“缩”、“倾”作为品析的重点,把学生引导到对语言的品悟中去,让语言学习与人文精神不着痕迹地自然融合。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至关重要。因为朗读能调动耳、目、心、口等多种器官,具有再现作品情景,触发情感,引发想象,引起心灵共鸣的功能。通过朗读、点评、再朗读,使学生对语调、调速、节奏等的把握会逐步到位,从而逐步加深对文

4、章的领悟,再通过背诵、积累、内化的过程强化对语言的学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品读语言的实践中感受语文味,提高语文的感悟能力,最终形成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在感受语文独特魅力的同时,体会真实生活,感悟美好生活。(2)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把握作品的主旋律。传统的教学始终以“教师教”的角色设计教学,而忽略了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作品,要把握作品的精髓,不应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如《绿色蝈蝈》这篇课文后面“练习一”就设有这样的问题: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

5、的称呼,有什么效果?为了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深入探究作品,体验作者的情感,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法布尔是如何具体观察介绍绿色蝈蝈的?他是带着怎样的感情介绍绿色蝈蝈的?我巧妙地将这篇课后“练习一”的问题蕴含其中,为学生架设了整体感知作品、自主探究作品的桥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细心品味语言,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实现了新课标所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要求。(3)教师可通过出示“问题组”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在教读《石壕吏》时,可启发学生思考:诗人在“暮投石壕村”时,老翁与老妪均在家中,“

6、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①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②诗人此时的感想又是什么?学生围绕“问题组”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即可得出结论。写老翁此时的心情可以用“恨”、“疼”、“忧”、“怜”四个字来概括。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请同学们想一下,老翁‘恨’的是什么?‘疼’的是什么?‘忧’的是什么?‘怜’的又是什么?”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即不难探究出:“老翁此时恨的是战乱带来的灾难”,“疼的是死去的儿子”,“忧的是被捉走的老妇”,“怜的是未成年的孙子”。写诗人此时的感想,学生可能回答出,“诗人非常痛恨石壕

7、吏的凶暴无情,非常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教师可引领学生再读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这仅仅是写了诗人‘忧民’一面,是否还应从诗人‘忧国’的角度思考呢?”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就自然得出“作者还怀有深刻的忧虑国家前途与命运的情感”的结论。(4)给学生个性思考、感悟的空间,鼓励独特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活动的行为。学生并不是毫无主见、毫无思想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等个性因素,都会影响甚至制约着他对作品的接受。“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个性心理不同,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要求学生的理解是唯一的。可我们却往往

8、忽略这样一个基本规律,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