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家庭的思考

婚姻与家庭的思考

ID:10100266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25

婚姻与家庭的思考_第1页
婚姻与家庭的思考_第2页
婚姻与家庭的思考_第3页
婚姻与家庭的思考_第4页
婚姻与家庭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婚姻与家庭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婚姻與家庭的思考關啟文博士(以下的內容主要來自以下書籍的第一和第四章:Post,StephenG.2000.MoreLastingUnions:Christianity,theFamily,&Society.GrandRapids,Michigan:Eerdmans,我也有加以整理和演繹。)基本概念家庭是指一群有親屬關係且住在一起的人,而親屬關係包括婚姻、生育和收養。作為自然的單位,家庭是一種生物學群體,透過性別區分、繁殖和親屬關係去界定。作為社會的單位,家庭則是一個可以讓孩子出生、受保護、在經濟上和情感上得到照顧、被社化的地方。核心家庭

2、(nuclearfamily)是指居住在獨立地方的父母和其子女;當祖父母和其他親戚也同住時,這可稱為一種延伸家庭(extendedfamily)。家庭制度面對的衝擊眾所周知,近年的世界大趨勢是在道德上把持久婚姻的重要性貶低(甚至神學家也如此)。自六十年代開始,法律把以前對婚姻與養育子女的責任的重視放棄了。再加上良心的私人化,離婚率不斷上升,十個美國人有九個會結婚,但自1970年開始的婚姻,有一半以離婚收場。終生的一夫一妻制(institutionalizedmonogamy)變成了接力賽似的一夫一妻制(serialmonogamy)。19

3、67年紐約州開始無錯離婚法(no-faultdivorce),1970後美國全體跟隨,奠定婚姻縱使沒有嚴肅理由也可終結的局面。1969年無錯離婚法在英國通過。現在在歐洲離婚率達空前的30-50%。英國在1969年通過離婚改革法例(DivorceReformAct)後,離婚率升了40%,是在歐盟中最高的。在英國已有250萬青少年與後父母同住。最近的數據顯示,一直緊隨西方文化的香港,離婚率也逐漸逼近美國。我們甚至可說一種離婚的文化(cultureofdivorce)已形成了,文化在六十年代開始轉變,「致死不渝」變為「視乎我們個別的利益和激情能

4、否每時每刻得到滿足」。婚姻的語言日漸世俗化,以前被視為崇高的聖禮(sacrament)和一種聖約(covenant),但現在則只是俗世社會的一個合同(contract)。合同是以自利為基礎的,所以若婚約被當作合同,這意味著一旦它不能滿足自我的喜愛和慾望時,就會壽終正枕。婚姻世俗化的種子在啟蒙運動時已撒下,但在二十世紀初,根深蒂固的風俗才逐漸改變,婚姻家庭開始私人化。1970年後婚姻法更全面世俗化和個人化,人們不再用制度和社會責任的角度看婚姻。8結婚在制度上與養兒育女分開,而養兒育女成為與愛相關的另一個活動,它的價值也同樣用個人滿足的標準去

5、衡量。認為在生育子女之前婚姻其實可有可無的觀點,在近期也開始流行。傳媒文化中常高調及正面報導一些明星(如JodieFoster),在沒有父親的情況下生兒育女,好像父親全不重要。(要留意:這與因離婚或父親死去而產生的單親家庭不同,後者是無可奈何的結果,而前者是故意的選擇。)離婚率高當然有很多理由:文化把婚姻過分浪漫化、婦女經濟地位的提高、女權運動、離婚在社會愈來愈被接受等,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可說是文化的癡呆症(culturaldementia):整體社會已經記不起婚姻是怎樣的一回事,一代比一代更難回憶他們少時家庭的穩定與溫暖,和父母如何克服

6、衝突的成功經驗。我們已遺忘父母子女的神聖關係。這樣,婚姻制度會一直削弱下去,因為下一代見不到忠試和恆久婚姻的榜樣,只會更難維持忠試和恆久的婚姻,離婚只會鼓勵更多離婚。當人們可隨意開始婚姻、全沒有較嚴肅的目的,也可隨時結束婚姻、全不需要理由,那婚姻制度僅存的尊嚴也蕩然無存。(當然在某些情況下離婚是有充足理由的,如在美國每年有150-210萬婦女受丈夫攻擊,和近300萬兒女受虐待或忽略,但始終這仍肯定我們需要一些好的理由才可離婚。)因為強調個人表達的個人主義不能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這種文化會導致婚姻的死亡。對一些前衛人士來說,這是人類性解放的

7、另一個里程碑,是值得我們額手稱慶的。然而當我們仔細看一下,不難發現婚姻制度的瓦解也意味著孩子的受害,和社會的創傷。家庭破裂的後果很多研究指出,離婚的壞影響是嚴重和持久的。如JudithS.Wallerstein自1970年代早期開始做縱向研究達15年之久,她指出以前我們往往假設夫妻的衝突和不和諧會比離婚使兒女更痛苦,所以離婚很多時是不得已的惡,但這假設與她的研究結果不符:n離婚後只有10%的子女感到更好。n五年後,超過三分之一有憂鬱症(clinicaldepression)。n十年後,很大比率在學業上不成功。n十五年後,很大比率仍然缺乏安

8、全感,難以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PaulR.Amato和AlanBooth的研究也印證以上的結果,他們也是作縱向研究,用四方面的指標(心理健康、自我形象、社化過程和教育成就)衡量離婚的影響。他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