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哮喘控制观念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哮喘控制观念的演变2006年3月27日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于中国北京举行“全球抗慢性呼吸疾病联盟(GARD)”启动仪式前夕阿斯利康中国公司举办了一次“哮喘与COPD管理进展”论坛邀请了参加该会议的ARIA和GARD主席、法国著名哮喘专家JeanBousquet教授在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院士主持下作题为“TheEvolutionofAsthmaControl”的报告与来自全国呼吸领域的100多位专家进行了交流。 JeanBousquet教授介绍了近三十多年哮喘治疗观念的历史演变,指出当前哮喘治疗策略要从“根据严重程度进行治疗”转为“根据控制情况进行治疗
2、”。 哮喘治疗模式的变迁 1975年研究者发现,哮喘病人接受变应原支气管激发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下降,但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后FEV1很快回升,因此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原因是支气管平滑肌痉挛。1980年以后,研究者发现哮喘病人的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基底膜破坏、黏膜下嗜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支气管哮喘的炎症学说逐渐占主导地位。1991年以后更多研究显示,哮喘病人的气道存在基底膜增厚、黏膜下胶原组织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等组织改变,因此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重塑性疾病。 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哮喘发病机理的不断明晰,哮喘治
3、疗模式也不断演变(表1)。以中度未控制哮喘为例,在1980-1985年期间,一线治疗为吸入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未控制者才加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1985-1990年期间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线治疗以ICS为主,仍未控制者加用SABA。有一项研究发现,使用大剂量ICS治疗者较少退出研究,因而在1989年以后,ICS一线治疗无效者加大ICS剂量。1997年Pauwels等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使用布地奈德治疗的哮喘病人中,使用较大剂量者(800μg)每年急性加重次数(无论是重度还是轻度急性加重),都少于使用较低剂量者(200μg),
4、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福莫特罗者急性加重次数进一步减少。因此,在1997-2003年期间,哮喘一线治疗演变为ICS加LABA,仍未控制者考虑加大ICS剂量并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从2004年起,ICS与LABA的复合制剂成为一线治疗,仍未控制者可加大ICS剂量,加用LTRAs和omalizumab。在这种治疗越来越被认同之际,LABA的安全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 LABA的安全性 2005年11月18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卫生公告,告诫医师和病人LABA有增加严重哮喘发作和死亡的危险。FDA是根据一项为
5、期28周的沙美特罗多中心哮喘研究试验(SMART)资料提出上述警告的。该研究中期分析(共纳入26355例病人)的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沙美特罗治疗的病人与哮喘相关的死亡危险是安慰剂组的4.4倍(死亡比例为1例/700人年),因此该研究提前结束。但进一步分析发现,SMART研究纳入了大量未控制的严重哮喘病人(过去1个月中住过ICU者比例>25%),大多数死亡的病人为没有使用ICS者、非洲裔美国人和经济地位差的人。因此,单纯LABA不能作为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而是必须与ICS一起使用。 哮喘控制的定义 1995年WHO提出了全球哮喘创议(G
6、INA),制定了哮喘治疗指南。1998年GINA对哮喘进行分类,根据哮喘严重程度分阶梯治疗。GINA提出的哮喘治疗目标是哮喘的控制。 过去判断哮喘治疗的临床转归经常采用单项临床指标如FEV1、PEF来评估哮喘严重程度和哮喘是否控制,并指导治疗决策。但单项终点可能高估真实的哮喘控制。最近发布的指南如BTS/SIGN和GINA都开始强调整体考虑病人全身情况的重要性。对于综合转归指标,我们不仅要关注哮喘的良好控制率,也要关注哮喘的不良控制率,既要增加哮喘的良好控制(完全控制)率,还要降低不良控制(急性加重)率。 在过去,GINA指南虽然提出了所有哮喘
7、病人的目标是哮喘控制,但并没有根据哮喘控制情况而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做出治疗决策。这种基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的治疗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工作繁杂而不易实行。GINA方案虽然已经推行多年,但达标率仍然很低。这种局面是否有可能发生改变呢?信必可维持和缓解疗法(SymbicortMaintenanceAndRelieverTherapy,SMART疗法)可能是改善哮喘控制的一种解决方案。 SMILE研究显示SMART疗法可能是哮喘控制的最佳方法 信必可(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新型治疗装置,一个吸入器同时含有具抗炎作用的ICS布地奈德
8、和兼有LABA和SABA作用的福莫特罗。病人只需一支信必可就可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