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与人格成长

客体关系与人格成长

ID:10095447

大小:3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25

客体关系与人格成长_第1页
客体关系与人格成长_第2页
资源描述:

《客体关系与人格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客體關係與人格成長壹、客體1.精神分析:「客體」是原慾投注的目標,及精神能量依附的標的。2.客體關係:「客體」是人際關係的對象,反應個體與他人的關係。3.自體心理學:寇哈特將兒童生命中任何重要客體都稱為「自體客體」(selfobject)。藉著蛻變的內化作用(transmutinginternalization),自體客體各面向被吸收納入孩童的自體中。貳、客體關係對人格發展的影響1.人類行為的原動力並非「本能趨力」,而是「關聯需求」或「客體的尋求」(object-seeking),即尋求關係的建立。「人類的行為與經驗都是關係的衍生物」(Greenberg&Mitchell,1983,p

2、.404)。2.人際關係「內化」後所形成的「內在客體世界」構成心靈的素材以及人類精神的「基石」。3.人類的各種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是與早期照顧者的關係。克萊恩等人相信「母嬰關係」是其後所有人際關係的「原型」。4.個體「最佳發展與個別化是基於最佳的早期人際關係來預測」。早期與重要他人的互動經驗(尤其是與照顧者之間的互動經驗)是個人的自體與客體表徵(即概念)、情緒發展與親密關係發展的基礎。5.前依底帕斯事件(親密與養育的議題)比依底帕斯事件(力量與控制)對人格的發展更為重要。語言發展前(preverbal)的幼兒生命經驗建構了他的心智與適應的基本型態。叁、人格成長中的客體關係議題1.安全依

3、附需求:人類的基本需求在於形成與重要他人間的基本信任與積極互動。2.潛意識防衛機轉:區分原始自我防衛機轉(分裂、投射、否認等)與較為成熟的防衛機轉(如智性化、反向作用、轉移、認同作用等)。3.內在客體(→自體客體):關係型態與對父母形像的認同內化成為內在客體(→自體客體)。克萊恩認為自體的核心難分難解地連繫於原初的母嬰客體關係上。4.妄想-分裂(Klein);攻擊心智狀態與憂鬱心智狀態(Klein):5.過渡性客體(Winnicott):A.兒童期(含嬰幼兒):玩具。不僅作為母親客體的替代品,同時執行分裂功能。B.成年期(含青少年):象徵物、重要他人、特定舊物1.鏡映與涵容(Winni

4、cott,Kohut):嬰兒以母親為鏡像。教師與心理師可提供涵容環境,使當事人獲得敏銳的鏡映(mirroring)與自我調節。肆、客體關係理論與古典精神分析的差異1.古典精神分析著重「依底帕斯期」(性蕾期,3~6歲);而客體關係理論則強調前性蕾期(三歲以前,特別是出生後6個月以前)。2.古典精神分析聚焦於原慾的滿足(降低原慾緊張);客體關係理論則強調客體關係發展對成熟與適應的優先地位。3.不同於Freud所強調的父系權力和控制力的男性權威理論,客體關係理論則是較為母系的,強調與母親間的養育以及親密。伍、蛻變的內化作用(transmutinginternalization)1.在「蛻變的

5、內化作用」過程中「自體客體」各面向被吸收納入孩童的自體中。2.正常的父母偶而會對孩童的需求未予符合或延遲給予滿足,但這挫敗是可承受的,不是創傷性的,而滿足並不是過度縱容放任的。這種「恰恰好的挫敗」迫使一個孩童以特定功能的形式採納自體客體的各面向。3.孩童抽回了某些從自體客體來的神奇性、自戀性期望,並獲得內在結構的某些微小成份(particle)。然後孩童的內在結構乃執行某些之前由客體為孩童所執行的功能,諸如:慰藉、鏡射、控制緊張等等(Kohut,1971,pp.50,64)。4.父母的回應如果是不具創傷的失敗回應會有個力量推動核心自體的浮現。核心自體透過一個蛻變性的內化過程而浮現。這個

6、自體於是增加它本身的連貫及整合性,獲得能量、抱負(ambition)及自我價值感(self-esteem)(Kohut,1971,p.107)。5.理想化客體或父母意象被內射成為一理想化超我,接收了之前由理想化客體所執行的諸種功能(Kohut,1968/1978b,pp.86,89)。陸、以邊緣型人格為例Kernberg(1975,客體關係取向)認為邊緣性人格患者由於其內在的諸多衝突情緒,造成其早期的客體關係呈現出的是一種未能整合的型態,同時也反映出他支離破碎的自我,每一片段的自我都是一部分的自我,這些不同片段的自我隨時等待不同的對應客體出現以作出回應,因此他們擁有的多為部份客體關係,

7、他人部份的好會被視為全好,部份的壞又被感受為全壞,全好全壞交相衝突,及以攻擊憤怒與挫折為基礎的情緒本質,共同形成了邊緣性人格患者生活的主旋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