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95320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5
《倾听梁衡--在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倾听梁衡--在新闻、文学与政治之间》梗概实用多能兼资文理为了实用目的之研究《英才》杂志2002年第2期上发表的《梁衡:走在文学与政治之间》,这样描述:梁衡是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他承认自己在写作上尤其如此,带有明白无误的目的。他说:“一直以来我都是这样,所有的创作都带有对社会负责的功利主义,为了某种实用的目的。”梁衡早期的治学内容主要是两部分,一是科学史,二是散文理论。科学史方面,梁衡有名作《数理化通俗演义》。最早是1983年在刊物上连载,后来才结集成书,三部书出齐已经到了1988年前后,从山西写到北京,花了五年多时间才完成。这部71章40多万字的科普读物,创造性地采用了中国特有的
2、通俗文学体裁章回小说体,情节奇巧,文笔生动,介绍了几千年来中外科学家、发明家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艰辛历程,是一本通俗的科学技术发展史。自1985年1月第一册初版面世后,至今已出现了十几个版本(含台湾版和香港版),且已再版了十多次,市场上仍供不应求,很多学生和家长慕名求购而不得。梁衡介绍这部书的创作动机时,这样说—我在任光明日报记者后经常接触科学界人士,又经常往学校跑。我发现现在的中学教育还一如20年前我读中学时一样,教师硬灌,学生苦读,由于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变成一件很苦恼的事,只是为了将来升学才不得不为之。但是科学史上明明有许多生动的事例,每一个公式、定理背后都有一场极感人的斗争和故事
3、。为什么无人将此整理出来呢?原来科学家只管规律本身的发现,学校只管现成知识的传授,而发现这些规律的人却被忽略了--这是文学家的事,文学是人学。但一般的文学家又缺少科学史知识,所以也很少写这个题材。我觉得这是科学、教育与文学的三角地带,就从这里入手正好治学。梁衡《是记者就要是学者》,《没有新闻的角落》,新华出版社1993年4月版。梁衡还说,他对"散文"的研究,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探索,最初的目的是为着更好地做好新闻这个本职工作—。散文是一切文体的基础。要做一名好记者必须有厚实的语言基础,而要打好这个基础必须认真地学散文和写散文。这里面没有如小说的情节,诗歌的音韵等来遮语言之丑。它是直
4、朴的,甚至是赤裸的,就是要语言自己的艺术。而新闻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语言干净,这个基本功只有通过散文去训练,犹如球类运动员的速度、弹跳只有通过田径训练取得一样。我对散文的学习分三部分,一是背,二是写,三是理论探讨。只创作还谈不上治学,我在创作的同时对古典散文理论和现当代散文家的作品进行了研究,总结出自己的创作理论。日积月累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做学问是一件很苦的事,记者工作本就够繁忙的,何必自寻苦吃呢。从我自己的体会看,在完成了科学史和散文方面的这些研究,出了这两本书之后,如同换了一个人,好像自己由孩子长成了大人。觉得内心充实许多,手中的笔力也增加许多。采访时因为科学中的各学科都曾大略涉猎过
5、,所以再不像原来那样无知、自信和轻飘,而很易和采访对象知识上相通,感情上契合。记者就不是向对象可怜地讨一点什么或是在社会与报纸间传递一点什么,他们地位提高了,他和对象能平等地交流,他对这些材料敢大胆地取舍指评和运用。他们再不把你当客人,当外人。梁衡《是记者就要是学者》,《没有新闻的角落》,新华出版社1993年4月版。第二节《数理化通俗演义》--深入浅出的典范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999年7月5日登载过一篇题为《站在巨人之肩--梁衡〈数理化通俗演义〉读后》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当初经过惊心动魄的探索而取得的科研成果,有的如今已经成为连小学生都明白的常识,所以结果并不重要,裹在上面的一
6、层‘糖衣’也只是一种手段,但科学创新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温故而知新。《数理化通俗演义》就是要通过历史,展现人类发掘智力和创造力的种种途径,给人以教育和启迪……暑假到了,还是别急着让孩子进补习班,还是设法告诉孩子们怎样站到巨人的肩上---暂时想不出、说不出,那就陪着孩子去书店把这本书买下……”山东某中学的老师曾努力将《演义》中的材料统一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原本枯燥无味的数理化学习变得兴趣盎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在科普教育方面,梁衡的《数理化通俗演义》无论创意构思,还是内容结构,都是独树一帜,绝无仅有的。书成后,有一次与作家汪曾祺同台签名售书,汪老
7、在一位读者刚买到的书上提笔写道:“数理化写演义,堪称一绝。”汪老的这件墨宝现不知散落何处。我国科普老前辈叶至善说用章回小说写科普确是创造,并欣然之作序。《数理化通俗演义》初版在1985年,正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流行的时候,虽然如此,数理化对很多学生来说仍然是一沉重负担。其实梁衡自己在初中的数理化成绩就不好,对那些枯燥的公式定律也不感兴趣。但为了帮那些和他一样的孩子们建立学习的兴趣,他在三四十岁的时候又主动自讨苦吃,从头学了一遍当年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