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

ID:10079334

大小:17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24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_第1页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_第2页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_第3页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_第4页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头针疗法亦称头皮针。针刺疗法之一。头针疗法是在头部特定穴区(刺激区)内沿皮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新方法。是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通过近年来的大量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1972年始见报道。头针疗法使用方便,效果好,尤其对脑源性疾病,如脑血管后遗症等效果显著。头针刺激区的定位,主要是根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有些刺激区是根据针感部位及治疗作用确定的)。因头皮上有和皮层功能相一致的投射区,刺激不同的投射区,能起到不同的治疗作用,临床上按其功能不同,划分为若干刺激区。为了便于刺激区定位,设有两条标定线,依

2、此能准确地确定头部各刺激区的位置(如图)。用毫针按一定方向沿皮下缓慢捻转进针,达到应有深度,快速旋转针体,幅度应达360°以上,捻转速度在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转捻2~3分钟,留针5~10分钟,中间反复操作2~3次。亦可用电针机在主要刺激区通电,以代替手法捻转,频率可用200~300次/分,刺激强度及波形根据个人反应而定。头针疗法参照现代医学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结合疾病的部位,选用与之相应的刺激区。针刺时,以毫针在选定的刺激区上,沿皮肤进针至一定深度,然后予以大幅度、高频率的捻转,出现针感后仍持续捻转3-5分钟。留针10-20

3、分钟。期间可再行捻转1-2次,亦可加用电针刺激。多用于中风偏瘫,脑动脉硬化,失语,震颤性麻痹,神经性头痛等症。[返回]头针的适应症适应证有脑血栓形成及脑溢血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颅脑损伤、颅内炎症后遗症及舞蹈症、震颤麻痹、梅尼埃(美尼尔)病、耳鸣、精神性多尿、遗尿症、神经性头痛等。[返回]头针的禁忌症脑溢血患者昏迷期、病情未稳定者不宜用。[返回]头部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定位依据常用的有两种:一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在头部选取相关经穴进行治疗。二是根据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在头皮上划分出相应的刺激区进行针刺。下面主要介绍第二种。应该注意:颅表面

4、的脑回投影位置与现在所制定的刺激部位,只能说是基本相应的,从C.T照片考查,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个体差异,在划定刺激线时,应适当考虑颅骨的形状。定位线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前后正中线:是从两眉间中点(正中钱前点)至枕外粗隆尖端下缘(正中线后点)经过头顶的连线。眉枕线:是从眉中点上缘和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连线。刺激区定位和主治[运动区]部位: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5厘米处;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如果鬓角不明显,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上下两点连线即为运行区。运动区又

5、可分为上、中、下三部。①上部:上运动区的上1/5,为下肢、躯干运动区。②中部:是运动区的中2/5,为上肢运动区。③下部:是运动区的下2/5,为面运动区,亦称言语一区。主治①上部:对侧下肢、躯干部瘫痪。②中部:对侧上肢瘫痪。③下部: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运动性失语(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基本上保留理解语言的能力),流涎,发音障碍。[感觉区]部位:在运动区向后移1.5厘米的平行线即是本区。感觉区可分为上、中、下三部。①上部:是感觉区的上1/5,为下肢、头、躯干感觉区。②中部:是感觉区的中2/5,为上肢感觉区。③下部:是感觉区的下2/5

6、,为面感觉区。主治:①上部:对侧腰腿痛、麻木、感觉异常、头后、颈项部疼痛、头晕、耳鸣。②中部:对侧上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③下部:对侧面部麻木,偏头痛,颞颌头节炎等。[舞蹈震颤控制区]部位:在运动区向前移1.5厘米的平行线。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晕听区]部位:从耳尖直上1.5厘米处,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主治:眩晕、耳鸣、听力降低。[言语二区]部位: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主治:命名性失语。(又称健忘性失语,病人称呼"名称"能力障碍,如病人不会叫"椅",只说

7、是"坐的";其他人叫椅时,他能听懂。)[言语三区]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主治:感觉性失语。(病人理解言语能力障碍,常答非所问。)[运用区]部位: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事两线,长度均为3厘米。主治:失用症。(又称运用不能症,病人能力、肌张力及基本运动正常,但存在技巧能力障碍,例如不能解钮扣,拾硬币等。)[足运感区]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向后引3厘米长,平行于正中线。主治:对侧下肢瘫痪,疼痛,麻木,急性腰扭伤,夜尿,皮质性多尿,子宫下垂等。[视区]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

8、1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平衡区]部位:在前后正中线的后点旁开3.5厘米处的枕外粗隆水平线上,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直线。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共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