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飞灰含碳量高的原因a.当排烟氧量增加,飞灰可燃物降低,燃烧效率上升。综合考虑不致使排烟热损失过度增大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过剩氧量。推荐的排烟氧量控制值如下:315%(MCR):412%(85%MCR);510%(70%MCR);610%(55%MCR);810%(30%MCR)。二次风风压低和风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对风道和预热器进行彻底检查找漏,也可将二次风小环管即播煤风改用一次风代替,相应增加了二次风大环管即燃烧风风量。如果上述改进后二次风压、风量还不够,建议对二次风机进行增容。b.随着床压升高,飞灰可燃物有规律减小
2、。运行中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床体良好流化、正常排渣、合理的风机电耗)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床压在510~615kPa范围,以降低飞灰可燃物。c.飞灰可燃物随着燃煤挥发分提高而降低。大化电厂CFB锅炉主要烧辽宁西马煤,挥发分很低,与无烟煤接近,属于难以着火和极难燃尽的煤种。要降低飞灰可燃物后尽可能采用高热值、高挥发分的煤种,但也需综合考虑各有关技术经济因素,如:锅炉热效率、结焦的危险、运行成本、检修周期及费用、煤价及运费等。要严格控制入炉煤粒度<10mm,煤的粒度分布也要符合要求,中位径(X50)在2mm左右。这需要
3、加强燃料设备维护,当破碎机筛板、环锤磨损超标时及时维修或更换。在破碎机出现堵煤时,立即安排人力扒放,严禁旁路上煤。雨季期间,保持燃料厂房内卸煤沟贮煤量,不从露天煤场上煤,可以有效地减少二级破碎堵煤现象。d.对于难燃煤种,适当提高床温可以降低飞灰可燃物。当然要综合考虑脱硫反应的最佳温度和煤的变形温度等,床温的控制不宜超过950℃。e.提高旋风分离器的效率,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将入口烟道缩口适当提高分离器进口风速,适当加长中心筒长度都可以提高分离器效率。f.采用飞灰再循环可以将未能燃尽的飞灰可燃物引入炉膛再次燃烧,可以
4、有效地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影响锅炉热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排烟热损失(q2)和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q4),减少固体未完全燃烧损失主要通过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来实现。大化热电厂CFB锅炉设计q4为2148%,实际在5%左右。因此优化锅炉运行方式,降低飞灰可燃物含量,对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锅炉飞灰、制粉单耗均已达较好水平,对飞灰、制粉单耗、煤粉细度也始终进行着跟踪调整,并已下达运行操作卡片。然而飞灰偏大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飞灰含碳量有所好转,但仍不能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以内。我厂为节约用水而采
5、用的干除灰系统即将全面投运,综合利用灰渣的粉煤灰砖厂即将投产,也面临无原料的问题。为此我们重新组织在#5炉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以期找出影响大渣含碳量大的主要因素及最佳运行方式,并相应进行了分析。一、燃烧调整试验:1.利用配风装置按设计风速(一次风速30m/s)调平一次风。2.提高下排一次风速(一次风速35m/s)。3.调整风量,提高二次总风压,增加氧量。改变二次风配比,采取上小,下大配风方式,增加下二次风刚性,增加下二次风的托粉能力。4.采取两头大,中间小配风方式。5.降低下排给粉机转速:在能够保持燃烧工况相对稳定
6、的前提下,减少下排给粉机给粉量,下排给粉机转速控制在500—550rpm,降低下一次风煤粉浓度,以进一步相对提高下二次风的托粉能力。6.在各个工况下,测量炉膛温度,取灰样、煤样,化验其大、小灰百分数,及煤粉细度,记录各运行参数。7.改变煤粉细度。通过运行调整,飞灰含碳量由原来的18.5%下降到13.8%。在本次燃烧调整中发现#2、#3、#4角一层二次风风速偏低,无法托住下排一次风,联系锅炉分场进行了处理。处理后,#2角一层二次风风速由原来的27m/s提高到37m/s,#2、#4角一层二次风风速也有所提高。并在4月份
7、利用停机机会进行了彻底处理。目前#5炉的飞灰含碳量一般控制在10%以下。二、分析:通过燃烧调整可以降低飞灰含碳量,但其手段是有限的。提高一次风速及降低下排给粉机转速均受到机组负荷的限制,负荷降低采用这种措施将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在低负荷时受总风压的限制提高一层二次风的幅度是有限的,并且提高一层二次风影响燃烧的稳定性。降低煤粉细度将导致制粉单耗的增加,影响厂用电率。而提高二次风压将导致风机单耗增加,同时增加了预热器漏风。目前我厂#5、#6炉在高负荷时引风量不足,漏风率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剧高负荷时缺风的问题。但所有这些手段
8、只能降低飞灰的含碳量,而不能根本解决飞灰含碳量不合格的问题。导致飞灰含碳量高的根本原因是下排燃烧器的问题。我厂锅炉设计的一次风射流为直流射流水平射出。但我厂目前下排一次风所采用的富集型或开缝式钝体燃烧器射出的一次风气流并不是水平射流。一次风经过富集器或开缝式钝体后,气流分成三股。中间一部分气流为水平射流,上下两部分气流分别为斜上方、斜下方,然后经出口水平段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