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刍议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抗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刍议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抗震设计 摘要:本文作者对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减震控制技术以及抗震设计要点做相应的研究分析。关键词:基本原则;控制技术;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并且向着普遍化、更超高化、功能综合化、管理智能化、环境生态化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的设计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各种先进软件,还要掌握高层建筑的设计原理、设计特点、体系选择、抗震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如此才能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1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类型及减震、抗
2、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1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类型超限高层建筑的类型主要有大底盘、大裙房、多塔楼建筑带有外挑、悬挑层的建筑。超限高层建筑经常采用的结构体系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它的整体性、抗侧刚度好;混凝土钢框架结构,具有自重轻、断面小、承载力大的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在高层住宅中也出现了新的结构体系,如现浇框架―短肢剪力墙、现浇框支―7短肢剪力墙。1.2超高层建筑减震、抗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1.2.1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等方面的性能。(1)结构构件应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底层柱(墙)”的原则
3、。(2)对可能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3)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1.2.2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1)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2)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则在第一次破坏后再遭余震,将会因损伤积累导致倒塌。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冗余度,有意识地建立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和适当刚度,以使结构能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提高结构抗
4、震性能,避免大震时倒塌。(3)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同一楼层内宜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后,其他抗侧力构件仍处于弹性阶段,使“有效屈服”保持较长阶段,保证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能力。7(4)在抗震设计中某一部分结构设计超强,可能造成结构的其他部位相对薄弱,因此在设计中不合理的加强以及在施工中以大带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做法,都需要慎重考虑。1.2.3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1)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2)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
5、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3)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4)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2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减震控制技术目前,我国和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抗震体系和方法是传统的抗震体系和方法,即对基础固结于地面的建筑结构物适当调整其结构的刚度,允许结构构件(如梁、柱、墙、节点等)在地震时进入非弹性状态,并具有较大的延性,7使结构物”裂而不倒”。这种抗
6、震设计原则,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也还存一些问题和局限性。因此在实施抗震设防时,必须寻找一种既安全(在突发的超烈度地震中不破坏、不倒塌),又适用(适用于不同烈度、不同建筑结构类型,既保护建筑结构,又保护建筑物内部的仪器设备),又经济(不增加建筑造价)的新的抗震新体系,这就是建筑结构减震控制新体系。这样,隔震体系、消能减震体系、结构被动及主动控制体系就应运而生了。而由于隔震、消能和各种减震控制体系具有传统抗震体系所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即明显有效减震(能使结构地震反应衰减至40%~10%或更低)、安全、简单、经济及适应性广等,它将作为一种崭新的抗震体
7、系和理论,必将引起专家们的关注。隔震和减震体系类型主要有:隔震、摩擦耗能体系、被动控制体系、主动控制体系和混合控制体系。3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3.1建筑体型和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平面和立面的选定,和结构的可行性、经济性密切相关。由于高层建筑是以水平荷载为主要控制荷载,所以在抗震设计中为达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应力求平面布置简单、规则和对称,避免有应力集中的凹角、收缩和楼、电梯间的偏置,尽量减少扭转的影响。在风力作用下则要求建筑物外形选择合理,7提高结构的刚度。圆形、椭圆形、正多边形,都可以大大减少风荷载影响。采用刚度较大的建筑,可
8、以减少风振影响和避免建筑物较大的位移。同时为了使结构具有良好的受力特性,并满足建筑上的使用要求,还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结构体系。3.2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