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月扇舟蛾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分月扇舟蛾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ID:10063768

大小:27.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5-23

分月扇舟蛾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分月扇舟蛾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月扇舟蛾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分月扇舟蛾的形态特征、发生原因与危害及各种防治方法,包括人工灭杀、毒笔阻杀、赤眼蜂控制和药剂灭虫法等。关键词:分月扇舟蛾;危害;原因;分月扇舟蛾,隶属于舟蛾科,是“三北”防护林的重大食叶害虫。历史上该虫曾多次发生,给林木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分月扇舟蛾在我省局部地块又有发生。1形态特征1.1成虫翅展32~47mm,体灰色,头颈和胸背中央黑棕色。前翅暗灰色,有3条灰白色横线,外缘顶角附近略带棕黄色,扇形斑为模糊的红褐色;亚外缘线由1列褐色点排成波浪形;横脉纹圆形暗褐色,中央有1条灰白色线把圆斑分成两半。后翅色较前翅淡。雄虫腹部较

2、瘦细,尾部有长毛1丛,身体颜色比雌虫深。1.2卵圆形,底部平,表面有2条灰白色平行的条纹。初产时淡青色,孵化前呈红色。直径为0.58~0.61mm。1.3幼虫老熟幼虫纺锤形,体长35~405mm。头部褐色,胸、腹部暗褐色,亚背线鲜黄色,气门上线淡褐色;中、后胸和腹部第2节背面各有红色瘤状突起2个;腹部第1节有1个大的黑色瘤状突起;第8节有黑色瘤状突起4个,其前有1对鲜黄突起;前、中胸有4个红点;两条亚背线之间除前胸、腹部第1、8节外,每节有白色突起1对。1.4蛹红褐色,略呈圆锥形。雌蛹长18mm,雄蛹长15mm,尾部有臀棘。2生物学特性幼虫1年发生3代,以2龄幼虫、个别以3龄幼

3、虫作白色圆薄茧于落叶层或树皮缝内越冬。越冬幼虫于年4月末、5月初出蜇上树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第1代幼虫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2代幼虫期,8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8月下旬第3代幼虫开始孵化,一直为害到9月下旬。此时,大部分幼虫发育到2龄,少部分发育到3龄,开始下树到枯枝落叶层内或树皮缝内作白茧越冬。5幼虫共5龄,同一卵块孵出的幼虫比较整齐,具有群聚为害习性,2龄幼虫取食叶子的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下表皮,幼虫在吐丝下垂、随风传播的习性。3龄以后食量开始增大,并分散取食。幼虫老熟后在树上叶丝卷叶于其中化蛹。分月扇舟蛾成虫趋光性较强,

4、并具有短距离迁飞习性。成虫羽化后数小时即交尾、产卵。卵呈块状,每头雌虫最高产卵量达1682粒,―般均在500粒以上。3发生及危害分月扇舟蛾曾经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我省大面积发生过,2008年前后在我省松嫩平原又有所发生,当时林地内树枝、树干及地面到处都是虫子,虫粪便落地如雨声。由于该虫1年发生3代,杨树发出3次叶3次被吃光,连续2年受害的树木树势明显衰弱,近熟林和成熟林可出现6%左右濒死木和烂皮病跟随浸染现象,对林木蓄积生长和生态效益的发挥造成重大损失。4发生的原因4.1分月扇舟蛾世代多,增殖速率极高,理论增殖潜力可达800万倍,这是该虫短期内爆发成灾的基础;成虫具有短距离迁飞

5、习性,延长了猖獗期危害,推迟了衰退期的来临。4.2自2007~2009年入夏后,由于降雨不均,西部有较长时间干旱过程,从气候上对分月扇舟蛾造成了大量增殖、少量死亡的外界条件。54.3害虫大发生取决于限制虫口增殖的自然因子的强弱和食物两个内在因素,―般食叶害虫大发生能否快速回落到自然虫口主要取决于食物。松嫩平原的防护林绝大部分为杨树,树种的单一为分月扇舟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而且杨树林地片、带、网连接。另一方面单一的杨树大小树龄林分交错分布,相邻林分蓄叶量差距较大,小树的虫口已因食物不足而自然回落,大龄树上的害虫食物充足仍在增殖,并在成虫期相互迁飞,交插浸染,很难形成食物短缺的

6、局面。4.4分月扇舟蛾仅7种天敌,增殖和猖獗期控制作用弱。但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自然感染率为17.6%~22.4%,在种群衰退期达到97.0%以上,颗粒体病毒是抑制分月扇舟蛾种群增殖的重要因素。5防治方法5.1人工搂烧树叶灭虫法在秋季害虫下树后和春季害虫上树之前,选择林下杂草稀少、落叶较为密集的林分,将树叶搂到行间成垄状或成堆,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点火焚烧树叶内越冬幼虫。5.2毒笔阻杀灭虫法此方法是利用分月扇舟蛾越冬幼虫树苗树干上树的习性;采用具有触杀作用的毒笔将其灭杀。毒笔是用1%的2.5%溴氰菊酯加石膏制成,适应的林分比较广泛,于害虫上树前(4月15日)在树干胸高处涂两个闭

7、合环,每公顷用毒笔35支,防治成本为每公顷35元,杀虫率可达95%以上。此方法具有工效高、费用低、安全、简单易行的优点。这种微量局部施药技术,对有益生物影响小,基本不污染环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均相当明显,在防治有类似特性的害虫上此方法值得大面积推广。5.3化学药剂灭虫法54月下旬5月上旬,对幼虫上树情况进行监测,在幼虫上树后尚未分散前,喷3%高效氯菊酯3000倍、3%高参苯氧威乳油3000倍与25%的灭幼脲Ⅲ号1000倍液混合喷雾,杀虫率达98%以上。5.4释放赤眼蜂控制虫口赤眼蜂是分月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