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ID:10063388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3

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_第1页
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_第2页
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_第3页
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_第4页
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56-02学无止境,教无完美。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就是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合理处理教材,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一、真心和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6“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喜欢优秀学生是教师的本能,喜欢每一位学生才是教师神圣的职责和对学生的真爱”。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和学生推心置腹的交流和沟通是师生感情融洽的前提、互相尊敬的基础,更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具体的

2、教育体验,是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以及成功时的快乐分享、失败时的痛苦分担。老师只有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才能互相信任,心灵相通。老师要学会多听学生的倾诉,把握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愿望。对学生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认可,错误的观点给予引导指正。教育学生是一门艺术,“树怕剥皮,人怕伤心”,要做一个值得学生尊敬的人,首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你对学生尊重、理解,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德国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学生的潜能被调动起来后,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二、提升

3、教育理念,提倡“大课堂”教学观教师是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导”是关键;实践活动是知识、能力的载体,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以致用、创新发明是我们培养人才的目的。教师的阵地不再是三尺讲台,学生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教室。学校和整个社会是老师和学生的“大课堂”,学生要学会“听、看、思、悟、记、用”。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质疑、领悟、运用、创新。师生应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实验、教学相长,把乏味的灌输过程转变为愉快的学习体验。实现愉快教育、幽默教学、快乐学习,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

4、自然、宽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让知识的获取、方法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如泉水般流进学生的心田,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大课堂”教学观。6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和发明创造的源泉。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比如讲到石灰石,我县富含石灰石矿,学生若能实际调查或了解石灰石的开采、转化、性质、用途,积累了生活体验后,学习效果会更好。关于氧气、二氧化碳、酸碱

5、盐等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前提,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当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能想、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学生间的争论,可使学生从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受到启迪,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建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质的飞跃过程。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合理处理教材,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对教材加工处理,

6、不要完全拘泥于大纲,要求变、要延伸、要拓展。教学中要力求把握重点,分化难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下面仅举几例,谈谈我对教材的一些处理思路:绪言课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介绍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强调实验时仔细观察,学会记忆方法,可做实验:往NaOH溶液中加入酚酞,变为红色,再滴加稀盐酸,变为无色。虽然同学们还不知为什么,但这种好奇会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就高涨起来。6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我认为改进使用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更好些,方法是:先在试管中演示NaOH溶液和CuS04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让学生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可能情况(三种

7、,学生争论很热烈),再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分别装入滴瓶的瓶中和滴管中,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调节天平平衡后,挤压滴瓶上滴管,两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再看天平平衡情况,结果是平衡。实验改进后,好处不仅仅是操作简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探究问题的方法,滴瓶是一个封闭体系,反应前后体系内外没有发生物质交换,对探究、分析、解释质量守恒很有帮助。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合理处理教材,就是要在教学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巧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比如,分子的性质知识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分子的间隔”对于不少同学无法想象,我布置

8、预习作业时让孩子们回家用一个杯子(能装一斤米左右),量取一杯黄豆、一杯大米,混匀后再用这个杯子量混合后的体积,结论是:总体积小于两杯。6有了这样的生活实践体验,何愁抽象的理论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