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ID:10047547

大小:300.7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2

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 3.14《苏轼词二首》测试(1)(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轼词二首一、课内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苏轼的词和苏辙的散文(节选),完成(1)—(2)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

2、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1)苏轼苏辙兄弟都与张偓佺(即张怀民,字梦得)是朋友,以上两篇作品是他们同写黄州快哉亭的姊妹篇,都表现了人物共同的精神世界。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2)从虚实手法角度简要分析苏轼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写景特点。参考答案:(1)从苏轼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句和苏辙文“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将何适而非快”等句可知张偓佺(怀民)的精神世界:不管身处何等境遇,只要心中坦然,胸中有浩然正气

3、(气节、节操),泰然处之,不求名利,到哪里都能无限快乐。(2)卷帘远望所见美景,都是以快哉亭为立足点所见,从正面直接描写,属于实写。“长记”以下五句是以回忆平山堂之胜景来类比快哉亭美景,是侧面烘托快哉亭,属于虚写。虚实结合,使诗歌描写手法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也拓展了诗歌思维空间,丰富了内容。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能表达本词主旨的

4、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3)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参考答案:(1)一蓑烟雨任平生(2)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表现出诗人经过风雨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喜悦(大意相同即可。)(3)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何尝不是如此!一切政治风雨都会过去,经过了阵风骤雨的

5、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性格: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及其超脱的人生观(大意相同即可。)二、课外诗歌鉴赏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问题。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

6、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对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进行赏析。一落索朱敦儒一夜雨声连晓,青灯相照。旧时情绪此时心,花不见,人空老。可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参考答案:作者以阴晴喻心情的好坏,侧面道出世事的艰难,表达了作者春夜难眠,忆昔伤今的思想情绪。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

7、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本词是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释放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定慧院所作。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恨”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参考答案:“恨”的内容是封建社会文字冤狱对人才的摧残。同意。本词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这些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

8、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本词以鸿写人,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领,意境深邃,主旨鲜明。)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界河(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