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2)

物理 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2)

ID:10043667

大小:223.0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2

物理 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2)_第1页
物理 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2)_第2页
物理 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2)_第3页
物理 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2)_第4页
物理 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 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同步测试(鲁科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向心力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因为受到向心力的作用,才可能做圆周运动;B.向心力仅仅是从它产生的效果来命名的,它可以使有初速度的物体做圆周运动,它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C.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中的某一种力,也可以是这些力中某几个力的合力;D.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2.一圆盘可绕通过圆盘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放置一个物体,当圆盘匀速转动时,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如图7。那么()A.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背离圆盘中心;B.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盘中心

2、;C.因为木块随圆盘一起运动,所以木块受到圆盘对它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同;D.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所以木块所受圆盘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与木块的运动方向相反。3.有三个相同材料制成的物体放在水平转台上,它们的质量之比为,它们与转轴之间的距离为。当转台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时,它们均无滑动,它们受到的静摩擦力分别为,比较这些力可得()A.B.C.D.4.如图8所示,三段细线长,三球质量相等,当它们绕点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相同的角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则三段线的拉力为()A.B.C.D.5.一小球沿半径为的轨道作匀速圆周运动,若周期为秒,则()A.小球的线速度

3、是;B.经过,小球的位移是米;C.小球的加速度是;D.经过,小球速度增量为。6.如图9所示,用细线将一小球悬挂在匀速前进的车厢里,当车厢突然制动时()A.线的张力不变;B.线的张力突然减小;C.线的张力突然增大;D.线的张力如何变化无法判断。7.如图10所示,两小球质量相同,用轻线把它们连结,并跨过两个无摩擦的定滑轮。在球左右摆动的时候,则球将()A.不动;B.向上运动;C.上下往复运动D.向下运动。8.原来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产生离心运动的条件的简略表述,可以是()A.当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时;B.当物体需要的向心力小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时;C.当物体所受合外

4、力小于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时;D.当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与向心力平衡时。(二)填空题:9.一根水平横杆可绕轴在水平面内转动,杆上穿一个空心圆柱形物体,质量为,物体可在杆上无摩擦滑动,物体和转轴间用一根劲度系数的弹簧相连,如图11所示。当横杆绕轴匀速转动时,弹簧从原长伸长到,那么弹簧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的角速度是______,线速度是______。(物体可视为质点)10.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每秒转数变为原来的倍,所需的向心力比原来的向心力大,则物体原来的向心力应为______。11.如图12所示,沿半球形碗的光滑内表面,一质量为的小球正以角速

5、度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碗的半径为,则该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水平面离碗底的距离为______。12.质量为的物体沿着半径为的半球形金属内壁下滑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那么物体在最低点时,受到的摩擦力。(三)计算题:13.如图13所示,有一个半径为的圆弧形的轨道,滑块分别从轨道上面和下面沿轨道滑动,如果要求它们在最高处不离开轨道,对它们在最高点的速率有什么限制?14.在水平转台上,距转轴为处插立一竖直杆,杆顶系一根长为的细绳,绳的末端挂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图14),当转台匀速转动后,试证悬绳张开的角度与转台转速的关系是:    答案与提示

6、1.ABCD2.B3.D4.B5.ACD(提示:,小球转过圆周,则位移为)6.C7.C(提示:若球摆动时的最大偏角为,则绳子承受的拉力最小时为,最大时为,球的重力介于其间,所以做上下往复运动。)8.C9.;;。10.11.;(提示:如图15①②②代入①得由图15可知,而)12.13.解:取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6(a)有∴滑块刚好离开轨道时,,则依题意,在最高点处不离开轨道的速率应为取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16(b)有由此得当滑块刚离开轨道时,,则有依题意,在最高点处不离开轨道的速率应为14.证明如下:如图17①②②代入①得解得证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