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上册期中学情调研测试题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省沭阳县庙头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质点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以看作质点B.只要物体的运动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C.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在所研究的的现象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D.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质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中,作者在前一句和后一句中所选取的参考系分别是()A.竹排,流水B.流水,青山C
2、.青山,河岸D.河岸,竹排3、从高出地面3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以抛出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方向以向上为正,则全过程中的总位移和总路程分别是()A.-3m,-3mB.-3m,13mC.3m,13mD.3m,3m4、下列说法中,指时刻的是()A.前3秒钟B.最后3秒钟C.3秒末D.第3秒钟5、某市出租汽车的收费标准有1.20元/公里、1.60元/公里、2.00元/公里…其中的“公里”指的是()A.路程B.位移C.既是路程,也是位移D.以上都不对6、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A.路程B.位移C.速度D.加
3、速度7、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孟关良、杨文军在男子双划艇500m决赛中以101s的成绩获得金牌。关于他们在决赛中的运动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大速度一定为4.95m/sB.平均速度约为4.95m/sC.冲刺速度一定为4.95m/sD.起动速度约为4.95m/s8、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B.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D.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9、下列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10、最早对自由落体
4、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错误论断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开普勒D.胡克11、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下落,发现苹果先落地,若苹果和树叶运动过程中未与其余物体碰撞,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则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也不会同时落地12、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
5、:x=20t-2t2(x的单位是m,t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A.25mB.50mC.100mD.200m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实验题:每空4分,共12分1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1)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B=m/s,VD=m/s,(2)小球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14小题12分,15小题12分,16小题16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
6、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一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和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1)5s末物体的速度多大?(2)5s内物体的位移多大?15、一个物体从45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g取10m/s2,问:(1)物体落到地面用了多少时间?(2)物体到达地面时速度是多大?16、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舰载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14”型“熊猫”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起飞的最小速度为50m/s,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所具有
7、的最大速度为30m/s,则:(1)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至少加速多长时间才能起飞?(2)跑道至少多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4/×12=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DBCAABCDACB二、填空题(4/×3=12分)13、0.875、1.58、3.50三、计算题(12/+12/+16/)14、(1)由得:………………………………………………………………4/…………………………………………………………………………2/(2)由得:…………………………………………………………4/………………………………………………………………………
8、…2/15、(1)由得:………………………………………………………………4/…………………………………………………………………………2/(2)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