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29026
大小:4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5-21
《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东南亚金融风暴启示论文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警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警示是深
2、刻的、长远的。东南亚国家与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国也是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在大量地吸收外资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我国也存在大量的外债,1995年末我国外债余额达1065亿美元,占同年GDP的%。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从1991年—1996年8月止共计亿美元,我国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外资从1979年至1995年共计2291亿美元。近二年来,我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号引资大国,是世界继美国之后的第二个引资大国。 1996年我国出口贸易不尽如从意,特别是头6个月的出口贸易更是严重滑坡,后半年则稍有回升。有人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滑坡的直接原因是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导致的。但其中是
3、否也有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有下降之虞呢? 尤其重要的是,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呆帐是困扰我国金融形势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的头号大敌。我国银行资产占GDP的比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的同一比率,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也高出许多。据《经济学家》周刊的数字,我国银行负债资产在1995年的这一比率是80%左右,而美国是50%左右。亚洲国家除日本外都比我国低。 我国银行受国家的控制程度比大多数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受国家的控制程度要高出许多。在同一期的《经济学家》周刊中,以国有银行资产占整个银行资产的比率来反映的这一程度,中国的这一比率接近100
4、%。印度为70%,台湾省为接近60%。俄罗斯为25%左右,韩国为18%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目前这是一种可能的风险,但是一俟条件成熟,就会转化为现实中的金融风险。 乍一看起来,东南亚金融危机似乎与平民百姓无关,仔细一想其实大谬不然。难道通货膨胀、银行倒闭跟咱们老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们太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包揽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以致我们对金融市场中广泛存在的风险麻木不仁。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如1988年1993年经济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过猛的情况,这也是市场金融风险的一种。 但我们的银行从来没有因为经营者
5、管理不善,出现不能支付居民存款的现象。近几年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也曾有过几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因经营管理不善而倒闭,但我们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考虑,没有抓住机会向储户们宣传因银行支付出现问题而出现的金融风险。因此我们对这一类的金融风险没有亲身感受。 其实,我们一直在市场中迈进,银行支付不济而导致银行挤兑风潮的风险会用它特有手段让我们付出代价。我国台湾省近几年不是也曾出现银行挤兑风波吗?日本前几年出现的银行倒闭一直都在困扰着日本经济的顺利复苏。去年日本市民不是为反对日本政府用财政收入来垫支住宅金融的巨额亏损吗? 银行也是企业,它亦存在着因支付困难和经营不善而倒闭的
6、必然性。只是我国的金融才刚刚迈向市场化,银行的经营水平、资产质量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但这不是我们松懈对金融风险警惕的理由。只要风险存在,就一刻也不能放松对它的警惕。 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但给国际金融市场及其金融当局提了个醒,也给我国广大的老百姓们提了个醒。在当今老百姓拥有越来越多的、种类繁多的金融资产的时候,他们特别需要培养自己的风险意识,提高自己的金融风险的预防能力和承担能力。 中国的股民们已经多次领教了股市的风云变化,他们对股市的风险有了切身感受。但是中国的老百姓们对银行会倒闭的金融风险则没有亲身经历。因此今天叫狼来了,会没有人相信。若是当真狼来
7、了呢,我们只有亡羊补牢了。 要实行灵活的汇率政策 在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中,以泰国为首,包括其他东南亚各国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韩国等国,因货币纷纷不支,目前,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都已宣布扩大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浮动范围,或相继与美元脱钩,倾刻间,东南亚的美元区支离破碎。在与美元挂钩采取钉住“通货蓝”的东亚国家中,除了香港外,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新加坡结果无一幸免地遭到了失败,付出了惨痛的高昂代价。 八十年代,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东南亚各国都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将其固定在一定水平上,而不是根据市场供求变化来进行调整。199
8、5年,美日签定加强美元协议后,各国也未能及时调整汇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