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白话新解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ID:10026408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21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_第1页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_第2页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_第3页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_第4页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白话新解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帝内经白话新解20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题解:金匮者,藏书之器也,真言者,至真不易得之言也,之所以以此为篇名,是因为本篇所论述的,是人体经脉之道,阴阳之理,都是不易弄通的大道理,是医家的纲领,所以就以金匮真言作为本篇之名称。原文: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歧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①,春胜长夏②,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新解:黄帝问:自然界的气候有四方四偶之风,人体的经络也有五脏之风,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八方产生的不正常的邪风,入于人体五经,触动五脏,邪气就会引发疾病。一

2、年四季的气候之间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春(木)胜长夏(土),长夏胜冬(水),冬胜夏(火),夏胜秋(金),秋胜春,这就是四时气候之间的制约关系。注:①胜,克杀之意。按照中医五行学说,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五时五气,互有克胜,所胜为邪,不胜者受之,随其所不胜而为病。②长夏: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数。夏之后有一个长夏,长夏是指在春夏秋冬换季的最后18天,这是中医学的范畴,如下图所示。四季与五行原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

3、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支。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蹻③,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新解:东风生于春季,病变常发生在肝经,表现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变常发生在心经,表现于胸肋。西风生于秋季,病变常发生在肺经,表现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变常发生在肾经,表现于腰股。中央属土,病变常发

4、生在脾经,表现于脊背。所以春季生病,病多在头部;夏季生病,病多在心脏;秋季生病,病多在肩背;冬季生病,病多在四肢。所以春天多出现鼻塞和流鼻涕鼻血,夏天多生胸肋病变,长夏易发生脾脏虚寒的腹泻病,秋天多生疟疾,冬天多生痹症。所以冬天只要多运动筋骨,那么春天就不会发生鼻流清涕、鼻出血的疾病及颈项病,夏天就不会得胸肋部疾病,长夏就不会得虚寒腹泻病,秋天就不会得虐疾,冬天也不会得痹症、完谷不化的腹泻和出汗过多之病。人身体中的精气,是人的根本。所以冬季善于疏通筋骨、藏精保肾,春天就不易生温病。夏天应出汗而不出汗,到了秋天就会得风疟病。这是平常一般的诊病法则。注:③故冬不按跷

5、,据许多专家研究,这里的不,应为必;按跷,按跷是中医的六大医术之一,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导引,即摇筋骨,动肢节;按,即抑按皮肉;跷,即捷举手足等。所以“冬必按跷,春不鼽衄……”方才是《内经》本意,这样的表述,对祖国医学中推拿的理论研究,是很有意义的,也能更新人们的认识,从而提高临床实践活动。原文: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新解:所以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从黎明到中午这一段自然界的阳气是阳中之阳。从中午到黄昏,自然界

6、的阳气是阳中之阴。从黄昏到鸡叫,自然界的阴气是阴中之阴;从鸡叫到黎明,自然界的阴气是阴中之阳。自然界的阴阳之气是这样,人的阴阳之气相应的也是这样。原文: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④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

7、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新解:就人体而言,外部为阳,内部为阴。就人身而言,背部为阳,腹部为阴。就人体的脏腑而言,藏为阴。而腑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而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都属阳。其所以为什么要了解阴中之阴,阳中之阳的道理呢?因为冬病发生在阴,夏病发生在阳,春病发生在阴,秋病发生在阳,因而都应按照疾病的发生是在阴还是在阳来进行针刺或砭石的治疗。所以,背部为阳,阳中之阳为心;背部为阳,阳中之阴为肺;腹部为阴,阴中之阴为肾;腹部为阴,阴中之阳为肝,腹部为阴,阴中之阴为脾。以上所说的,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的对应关系,他

8、们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