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25228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21
《2013上半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上半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总结2013上半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总结 2013上半年度,在省、市地震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抗震防灾一起抓”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强化地震监测,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切实加强地震台监测环境保护区的保护,对影响钻孔体应变地震前兆观测的邻近单位抽水的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及时阻止了相关的违法行为,使前兆台的地震观测环境得到了保障
2、。 强化地震监测设施管理,加强台站仪器的运行和维护,保证官庄钻孔体应变地震前兆台和电磁波项目的正常运行。针对原有体应变观测数据出现外界干扰大、数据不理想的情况,积极与省、市局联系有关重新打井和安装第二台体应变观测仪的事宜。在充分的调研、协商及准备的基础上,5月30日,第二口钻井在原台站正式开始的施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目前,第二台套体应变观测仪已被安装到75米左右的深处,并开始试运转和传输数据。本次体应变仪的成功安装,使市钻孔体应变前兆台形成了同一台站拥有不同钻孔和监测深度两台套相同观测仪器的特色。为今后更好比对同一地点相邻两体应变观
3、测数据质量和开展相关体应变观测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强化“三网一员”网络建设,组织开展了宏观观测员培训工作,保障了宏观观测点的正常运转。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分析地震前兆资料,制定短、临预报方案,及时落实了我市沭河之光一带出现的黄鼠狼结队出行的宏微异常现象,确保了当地群众的稳定。 强化抗震设防管理,提升建设工程综合减灾能力。配合市局,开展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调研工作。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努力推进市政府出台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的落实。 参加市法制办组织的行政执法学习和考试,保证了全员执法。落实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
4、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的工作,确保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突出抓好重点工程、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上半年共审核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项目46项,其中,完成1家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项目。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全方位、多手段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月的宣传工作,开展了“”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月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普及教育。在各级网站和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和信息近20篇次,有力推动了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另外,在北沟镇凤凰苑社区积极开展省级地震
5、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 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针对教育、化工行业人员密集的实际,积极开展了地震应急和安全演练活动。上半年,134所中小学开展了地震及安全应急疏散演练。众多的化工企业也相继开展了地震及安全演练活动。联系市人防、民政、消防、人武和应急办与北沟镇政府在北沟镇凤凰苑社区开展了全市首次社区演练活动。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我局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局在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震减灾工作精神,认真总结防震减灾工作经验,切实把防震
6、减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到警钟长鸣,未雨绸缪,常抓不懈。 一是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加强新建的体应变观测设施的管理,充分利用两台仪器的观测数据,加强对比与研究工作。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完善震情跟踪、会商和短临预报制度,强化异常跟踪落实及上报工作,提高地震信息快速传递和反馈能力。 二是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能力。根据新出台的《省防震减灾条例》、《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将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施工等作为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程序。突出学校、医院
7、、大型企业厂房等重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及农村新建民居抗震设防管理,提升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整体水平。 三是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能力。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采取多途径、多形式,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下农村活动,组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地震科普知识教育,扩大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面。积极推进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省级、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四是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救助能力。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业务培训和演练,加大防震减灾志
8、愿者培训力度。加强地震应急物资装备体系建设,保证重要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快速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