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17180
大小:11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21
《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章是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为此,教材就当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本节《荒漠
2、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第一个案例,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探讨三大问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如下:荒漠化概念形成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为因素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学习兴趣较大,但学生容易混淆荒漠
3、与荒漠化、沙漠与沙漠化的概念。学生缺少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荒漠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因此给学生的分析造成一定的困难。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学习难度适中。三、设计思想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作为讨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其他案例作为拓展案例,意在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案例所习得的方法与知识进行迁移运用。2、渗透有效性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方法突出综合运用,学习方式关注多样
4、性,课程资源关注有机整合,教学手段兼顾传统与现代,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四、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图片等资料,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能运用荒漠化的概念判断一些实际问题。2、结合案例,通过图表、文字等相关资料的分析,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3、通过分析相关事实材料,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影响。4、通过对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增强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
5、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荒漠化的概念2、荒漠化的危害3、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教学难点:1、荒漠化的自然和人为原因。2、举一反三,培养和掌握一个区域内环境和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分析方法,学以致用。六、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复习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有关知识,让学生明确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接着,展示图片“世界生态破坏分布图”及2006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材料,并补充相关材料: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
6、面积最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最后,明确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后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加强与必修2有关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规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感性材料让学生明确荒漠化的危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㈡教学新课1、荒漠化⑴、一般过程活动:利用课件展示“荒漠化的景观”及“荒漠化的形成过程”图片,分析归纳荒漠化的形成过程:自然或人为的植被破坏à地面裸露à风沙侵蚀+水土流失à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à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à荒漠化景观。设计意图:以图片增强学生荒漠化形成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知识的系统化。⑵、概念:讲解: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
7、、半干旱地区及一些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在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⑶、概念辨析思考:结合荒漠化的概念及其发生过程思考,沙漠化就是荒漠化吗?荒漠与荒漠化有何差异?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一种,教师可补充我国南方荒漠化的有关事例加以说明。通过对概念的辨析,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⑴、基本概况活动:教师提供导学提纲,让学生读有关地图,得出结论:①.范围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
8、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包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