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集

ID:10006462

大小:216.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5-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集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集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集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集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30分)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是:( C)   A、1839年至1949年       B、1840年至1909年   C、1840年至1949年       D、1842年至1949年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B)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3、火烧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A)   A、英法联军   B、法军   C、八国联军   D、德军 4、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

2、多的国家是( C)   A、英法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5、收复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的清军将领是( B)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曾纪泽 6、在青浦大败洋枪队的指挥是(B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石达开   D、陈玉成 7、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北洋舰队至远舰管带是( D)   A、左宝贵   B、徐邦道   C、丁汝昌   D、邓世昌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B)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C、强学会成立        D、创办《万国公报》 9、洋务派在

3、中央的代表是(C)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奕诉   D、左宗棠 10、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A)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总统是(B)   A、袁世凯     B、孙中山   C、黎元洪   D、康有为 12、辛亥革命的性质是(D)   A、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改良运动C、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

4、会   D、光复会 14、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A)   A、湖南、湖北   B、江西   C、福建   D、河南 15、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于(C)   A、1919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22年 16、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B)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17、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C、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18、在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C)A

5、、统一国家与和平建国问题B、和平建设与政治民主化问题30C、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D、军队平等和党派平等问题19、有人说:“民盟被迫解散,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但也正是民盟转变的新起点。”这里的“转变”是指(D)A、由公开斗争转入地下斗争B、开始转入武装斗争C、放弃与国民党联合的路线D、放弃中间路线与中共联合反蒋20、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是在(B)A、中共八大B、十二月会议C、七届二中全会D、新政协会议21、国民政府在中国统治覆灭的标志是(B)A、三大战役胜利结束B、解放军占领南京C、国民党败逃台湾D、新中国成立22、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A)的讲话,分析了国内

6、各阶级的动态,要求团结大多数,孤立打击少数敌人。A、《不要四面出击》B、《将革命进行到底》C、《论共产党员的修养》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3、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C)率领下,开始抗美援朝。A、林彪B、朱德C、彭德怀D、邓小平24、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从(A)的逐步过渡的形式。A、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B、初级合作社到互助组再到高级合作社C、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再到互助组D、限制利用到和平赎买25、人民公社最突出的特点是(C)A、高速度B、高指标C、一大二公D、冒进26、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C)A、结束“文革”

7、B、改革开放C、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收回香港和澳门2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这个观点是在(C)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九大28、“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是(D)A、1966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B、1966年对吴晗的评判C、1966年上海“一月风暴”D、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