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功法_六字诀

中医药养生功法_六字诀

ID:10003621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0

中医药养生功法_六字诀_第1页
中医药养生功法_六字诀_第2页
中医药养生功法_六字诀_第3页
中医药养生功法_六字诀_第4页
中医药养生功法_六字诀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养生功法_六字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科医生响石潭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其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史源流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

2、成《养性延命录》。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

3、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六字诀与脏腑的关系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此,在六字的脏

4、腑对应上,“呵(hē)——心,呬(sī)——肺,嘘(xū)——肝,呼(hū)——脾,吹(chuī)——肾,嘻(xī)——三焦”。六字都为清音平声。 全科医生响石潭六字诀功法特点一、读音口型,系统规范本功法在呼吸吐纳的同时,通过特定的读音口型来调整与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形成分别与人体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的“嘘、呵、呼、呬、吹、嘻”六种特定的吐气发声方法,进而达到调整脏腑气机平衡的作用,在众多气功功法中独具特色。在六字的读音和口型方面,“健身气功六字诀”作了新的规范和探索,具有系统性,各字诀之间既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又各具独立性,相辅相成。二、吐

5、纳导引,内外兼修本功法在注重呼吸吐纳、吐气发声的同时,配合了科学合理的动作导引,内调脏腑,外练筋骨,共同达到内壮脏腑、外健筋骨的养生康复作用。正如东晋著名养生家葛洪所说:“明吐纳之道者,则为行气,足以延寿矣;知屈伸之法者,则为导引,可以难老矣。”二、舒缓圆活,动静结合本功法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圆转如意,如行云流水,婉转连绵,似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表现出独特的宁静与阴柔之美,具有浓郁的气功特色。同时,要求吐气发声匀细柔长,动作导引舒缓圆活,加上开始和结束时的静立养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练养相兼,既炼气,又养气。三、简单易学,安全有效本功法在

6、“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发声吐气基础上,每个字诀都配以典型而简单的导引动作,加上启动气机的起势和导气归元的收势,连预备势在内共9个动作,简单易学,易记易练。同时,强调“以形导气”,“意随气行”。整套功法中既没有复杂的意念观想,也没有高难度、大幅度、超负荷的动作,不易出偏。从试验情况看,新功法安全可靠,适合老年群众和体弱多病者习练。 六字诀学习要领一、校准口型,体会气息吐气发声是六字诀独特的练功方法,因此,应特别注意口型的变化和气息的流动。气息通过喉、舌、齿、牙、唇时的流动线路与口型的变化密切相关。六种口型产生特定的六种气息运动方式,进而对内气与相应

7、的脏腑功能产生影响。因此,习练者必须注意口型的要求,校准口型。口型正确与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声时体会字音是否准确,二是体会每个字的正确口腔气流流动方式。全科医生响石潭此外,习练时还要掌握好“先出声,后无声”的原则。习练者在初学时可采用吐气出声的方法,以便于校正口型与读音,防止憋气;在练习熟练以后,可逐渐过渡为吐气轻声,渐至匀细柔长最后吐气无声的状态。一、寓意于气(呼吸),寓意于形本功法强调意念与舒缓圆活的动作、匀细柔长的吐气发声相结合,寓意于气(呼吸),寓意于形,不过分强调意念活动。习练时要注意协调自然,勿忘勿助。倘若用意过重,则易导致动作僵硬、呼吸

8、急促,反而达不到松静自然的要求。同时,在形体上也要放松自然,不要过多注意肢体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